【迎新季】又是一年毕业季,又是“小杨”入职时 |
|
|
|
那年今日,办公楼前的阳光淌过玻璃幕墙,照耀在光洁的大理石地面上,形成一片晃眼的光斑。小杨攥着入职材料显得有点局促不安,综合部的刘姐从文件堆里抬头时,他紧张的自我介绍才吐出一半。 “材料给我吧,”她笑着截住话头,随手拉过邻座的椅子拍了拍,“站着多累,坐着说,别紧张我们这儿的‘老人’都是从‘新人’过来的,这些入职材料我先带着你填一下。” 看似简单的一个动作一句话,却化解了小杨那初入职场时的紧张情绪。入职材料办完后接下来的日子像被按下了快进键,分公司随之安排了入职培训、迎新活动、轮岗实习,每一项培训都有前辈的谆谆教导、每一个活动有分公司的暖心陪伴,轮岗实习里更是有不同的“师傅”不厌其烦的在他身边说着“首先要保证自身安全,其次才是学习”。 在那些应接不暇的安排里,都藏着不动声色的妥帖。小杨在忙碌而充实的公司文化与氛围融入中开启了属于他的职场之路。 以标准为尺,叩响征程之门 “师傅,这个游标卡尺怎么跟我在学校看到的不一样,这个数字读取起来有点眼花缭乱。” “师傅,你看这个主轨装配的尺寸偏差1毫米,还要不要再调整了?” “师傅,这批主材入场的时候不是已经检验过一遍了吗?怎么在下料前还要再核对一遍厚度?” 小杨拿着一堆检验数据跑来找他的师傅,带着不解的问。 每天叽叽喳喳,密密麻麻的问题层出不穷,他师傅总是无奈地调侃道:“自从收了你这个小徒弟,每天话都多说了一箩筐。” 小杨不好意思地嘿嘿一笑,往师傅跟前凑了凑,眼里闪着期待的光,等着师傅的下一步讲解。 “规范是底线,而非天花板。作为基层质检员,‘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道理必须时刻谨记。对我们而言,规范标准固然重要,实践经验同样不可或缺。” 钢板入场时虽已完成检验并做好标识,但从入场到首道工序下料,这期间要经手多人。这一过程中,但凡有一个环节出现疏漏而未被我们及时发现,导致问题钢板流入装配工序,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千万别想当然地认为,谁会把厚度弄错,很多时候越是觉得不可能出错的地方,反而越容易成为漏洞的突破口。我们必须以更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环节,用规范筑牢防线,用经验预判风险,确保每一块构件都经得起检验。 小杨看着眼前接二连三在倒运、翻转的构件,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师傅看着他有些茫然的眼神,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别着急,慢慢来。质检工作就是要静下心,沉下去,从细节抓起,要不厌其烦,把基础工作做扎实,后面检验起来才能更有信心。” 小杨初担任质检员的那段时间,正值分公司交货高峰期,三个水电项目在厂里同时制作,却执行两种规范标准。纵有师傅领路,可他心里依旧有过迷茫,有过徘徊,在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做好的同时,他只能付出自己全部的努力。清晨的薄雾里随着师傅巡检、记录、学习,暮色漫进车间时,跟着师傅填写质检日志,研习规范要求,探讨尺寸偏差。日复一日,时光流转,那些每日过万的微信步数,一次次通过的联合验收,正在把“不确定”一点点熬成“有把握”的底气。 不惧挑战,“职”等你来 机遇与挑战并存,挑战与突破同在。机会总是格外眷顾勤奋好学的人,今年5月因机缘巧合小杨从质检部门调入了安全部门,从“质检员”到“安全员”身份的转变,让他有种一切重头再来的惶惑与兴奋。 惶惑的是,质检盯着产品的尺寸、精度、外观,手里的工具是游标卡尺、硬度计,漆膜测厚仪,标准清晰得像刻度线;可安全管理面对的是车间里流动的人、转动的机器、时刻吊着产品在运行的天车,风险藏在“一时疏忽”里,隐患躲在“习以为常”中,手里的检查表再详尽,也检不出某个员工走神的瞬间,更防不住习惯性违章里的侥幸。 刚到安全部的第一周,他跟着部门开展每周例行的安全大检查,看着其他检查人员熟稔地指出“动火作业距离不足”“安全防护佩戴不规范”并上前指导正确佩戴方式。自己却对着密密麻麻的安全规程犯愣,那些“天车载荷限值”“临时用电安全标准”,字都认识,凑在一起却像另一种语言,之前跑来跑去的车间也觉得陌生了起来。 但兴奋也藏在这份陌生里。第一次参与安全演练时,当他按流程拉响警报,看着各班组按计划路线有序撤离,最后在集合点核对人数时,他突然明白:质检守护的是产品的“合格”,而安全守护的是人的“平安”。这种沉甸甸的分量,让他想起刚做质检员时师傅说的“基础要扎实”,于是便放下心中那种难以言说的情绪,又拿出那股钻劲儿,把安全规程拆分几个板块,一个板块一个板块地去研读,跟着办公室的“超哥”一趟一趟地进出车间巡检,回来一遍一遍地完善检查记录。安全检查表上标记出每一个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设备检查表上写下来每个工位可能存在的风险点,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迹,像是在车间里织就的一张安全防护网,每一个字都承载着他对“平安”二字的执着。 现在,曾经的惶惑已化作沉淀下来的责任感,车间里的师傅们都习惯了这个总带着笔记本“转悠”的年轻人。他不再对着安全规程犯愣,反而能在每个“安全标准”中,读到背后鲜活的生命。安全守护不再是冰冷的条款,而是千万次寻常日子里的安稳。 属于小杨的路还有很长,而这只是开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从来都不是轰轰烈烈的宣言,而是清晨叶片上滚落的露珠,是黄昏里悄悄舒展的新梢,是在风雨中微微弯曲却始终不肯折断的倔强。 潮涌初平万重浪,蓄势领“君”待出发 转首回望,一年的时光已悄然划过。当17度凉爽的夏风再次拂过四局的办公大楼,很多个“小杨”正带着蓬勃的朝气奔赴而来。你们都是刚走出校园的毕业生,行囊里或许还有着专业课本的余温,无论以前的标签是什么,成绩如何都将成过去式,此刻站在四局的门口,你们都站在了同一条充满可能的起跑线上。 亲爱的新伙伴们,你们脚下的这片土地,藏着无数等待被书写的故事。或许未来会有加班到深夜的疲惫,会有面对难题时的迷茫,会有从“学生思维”到“职场思维”的阵痛,但请相信,这些都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各个分公司每一盏深夜亮着的灯,都是前辈们为你们照亮的路标;车间现场每一道坚实的焊缝,都藏着可以借鉴的经验;会议室里每一次激烈的讨论,都是思维碰撞出的火花。 愿你们带着初来时的赤诚,在与各种“铁疙瘩”为伍的世界里保持对细节的敏感,毕竟每一套塔筒的制作,每一个闸门的完工都始于每一小块钢板的精准。愿你们在重复的工作中保持创新的勇气,就像前辈们从传统施工工艺里摸索出的新技术,让平凡的岗位也能绽放光彩;更愿你们在追逐业绩的同时,记得抬头看那些并排而立、高耸入云的塔筒背后是万家灯火的辉煌。 不必急于给自己定下“高大上”的目标,四局愿意陪你们慢慢成长。就像春种秋收的自然规律,每一份投入都会在时光里扎根结果。人的成长并不是在某一个瞬间,而是当你站在某一个日暮星辰的路口回头看时,才觉得来时的路虽然波折坎坷,但也五彩缤纷。期待明年此时,当又一批“小杨”奔赴而来时,你们能笑着拍拍他们的肩膀说:“别怕,在这里你们所走的每一步都算数。”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