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四局文苑

当我们的笔,遇见他们的山河

发布日期:2025-09-25 信息来源:第二分局   作者:梁红宇   字号:[ ]

从金塘冲回来已有些时日,但那段记忆却愈发清晰。每当合上双眼,大坝上忙碌的身影、机械的轰鸣声、还有那份扑面而来的热忱,都会重现眼前,恍如昨日。

记得那天,高铁正行至湘鄂交界,手机屏幕忽然亮起。是引江补汉项目的金主任发来的消息:“小梁,刚看到你写我的报道发出来了。每一段都特别戳人,读完我愣了好久......”窗外的景色飞速掠过,我却捧着手机反复读着这段话。这段突如其来的肯定,洗尽了我连日的疲惫,瞬间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有了意义。

参与这次采风之前,我内心满是激动与忐忑。作为一名新手,我担心自己无法胜任这份工作。最初以为采风不过是收集素材、完成稿件,直到遇见孟令婉,我才明白文字需要怎样的敬畏。她会为一个标点反复推敲,为核实一个细节不厌其烦地多方求证。“文字若是失了真,再美也是虚空,”说这话时,她的眼神专注得像在打磨一件传世瓷器。从她身上,我学到的不仅是写作技巧,更是一种对真实的执着坚守。

许灵均总是安静地坐在角落改稿。她的电脑屏幕上总是同时开着十几个窗口,一篇报道修改十几遍是家常便饭。她不仅精心打磨自己的文字,还细心帮我们纠错别字、调整语序。“这里再加个细节会不会更好?”她总是这样温柔地建议,让每个人的文字都变得更有力量、更有温度。

刘吉星则让我见识了什么是“行动派的浪漫”。为了一个完美镜头,他能在烈日下待整个下午,飞无人机飞到几乎中暑。记得那次无人机卡在树上,金塘冲的任主任二话不说就爬上山坡帮忙寻找。陡坡碎石滑落,他险些摔倒,却还笑着说:“你们记录的也是我们的故事啊。”这句话,至今温暖着我的内心。

最难忘的是那个雨天,98年的生产主任王栋栋带着我在工地上穿梭。雨中的工地别有一番气势,他如数家珍地介绍每个施工环节,清楚记得每个工人的名字和岗位。雨水顺着安全帽檐流下,他的眼睛却格外明亮。那一刻,我忽然明白这座大坝为何能拔地而起——因为有无数这样的年轻人,正将青春浇筑进混凝土中。

回首这次采风,最珍贵的不是我们产出了多少篇稿件,而是那些意想不到的温暖相遇:我们的笔遇见了金主任珍藏的往事,遇见了任主任爬坡时滴落的汗水,遇见了王栋栋在雨中的坚守,遇见了孟令婉对文字的敬畏,遇见了许灵均的温柔细致,遇见了刘吉星的执着追求。

曾经以为,水利工程是冷硬的钢筋水泥;如今懂得,每一方混凝土里都搅拌着滚烫的人生。我们带来的笔,写下的不只是工程进度,更是那些藏在岁月里的坚持、那些不为人知的付出、那些值得被铭记的瞬间。

当我们的笔遇见他们的山河,写的就不再是文章,而是遇见;不再是采访,而是对话;不再是任务,而是生命的馈赠。

工程终将竣工,但我知道,有些东西会比混凝土更持久:金主任那句“借着你的文字,重新和过去的自己见了面”,任主任爬坡时留下的脚印,还有我们这群人在这个夏天共同写下的关于真诚、专业与相遇的故事。

临别那天,我们互道珍重,期待下次重逢。我也在期盼,期盼能继续书写更多四局的故事,四局人的故事。因为在这里,我遇见了最真诚的伙伴,最热烈的追求,最负责的担当。这段经历必将为我的写作注入不竭的灵感,成为我职业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

笔会停,故事永存。山河记得,我们记得。这份温暖与感动,将永远照亮我前行的路。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