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四局文苑

将幸福注入国之重器

发布日期:2025-11-10 信息来源:第三分局   作者:沈共亿   字号:[ ]

凌晨六点,桂南丘陵的轮廓仍隐没在墨色之中,灵东泵站的板房已亮起第一盏灯光。工区长李不哈四郎推门而出,山风瞬间灌满他的工装。他深吸一口气,风中夹杂着泥土的腥涩与龙眼树的清苦,这是水利人最熟悉的“开工味”。

D1标段是这庞大水网的“咽喉”。图纸上那些冷静的红色线条,意味着要劈开山岭、钻透岩层,让清流穿越亘古的阻隔,去滋润远方焦渴的田畴与城乡。但首先,他们必须成为大地的“读心人”。

李不哈四郎领着年轻的施工员小孙站在工地上,指着脚下的土地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千辛万苦来到这里,就是为了这个工程。”他顿了顿,目光深邃地望向远方,“你现在脚下踩着的这片看似普通的土地,等到明年这个时候,在地下几十米的深处,将会有湍急的水流奔涌而过,每秒的流量能达到两三个立方米。”说着,他转向小孙,语气中带着几分激动,“这些清澈的水流会沿着我们修建的管道一路向北,最终流进千家万户。想象一下,当这些水流到你家乡,你父母打开厨房的水龙头,用这些水淘米洗菜、煮饭烧汤时,作为参与这项工程的建设者,你心里会是什么感受?那种成就感和自豪感,是用金钱无法衡量的。”

小孙愣住了,他第一次不再将自己视为一个疲惫的施工员,而是想象自己成了那无形之水的一部分,一道即将诞生的奔流。那一刻,他脸上的疲惫被一种悄然降临的郑重感取代。

真正的挑战在于罗阳山隧洞的开挖工作。地质条件的复杂性远远超出预期,罗阳山作为滑坡形成的山脉,地下全为松软的土层,破碎的岩层不断涌水,导致工程进度一度严重滞后。在生产周例会上,项目经理周成贤坚定而果决地说道:“山体不会主动为我们让路,那就凭借技术和毅力,一寸一寸地艰难推进!”

于是,技术攻坚组的灯光彻夜不熄;老师傅凭着几十年经验,提出调整支护方案的建议被迅速采纳;年轻的技术员们日夜守在电脑前,反复模拟着不同工况下的施工参数;大家围坐在一起,热烈讨论着每一个可能影响工程进度和安全的细节,不断优化着施工流程;工人们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地施工,用汗水和坚持一点点突破着地质的阻碍。

同时,泵站提水线路的钢管段也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段总长3.2公里的地上“动脉”,作为连接水源与干线的关键环节,必须在汛期前实现贯通。

“汛期不等人!”这句话已成为项目部的口头禅。倒计时牌上的数字每日更新,宛如擂响的战鼓。焊接工老田在狭窄的管廊内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质检员赵乾手持手电和检测仪,对每一道焊口进行细致的“体检”,绝不放过任何毫米级的偏差。

当巨大的钢管被吊装设备缓缓放下,精准地嵌入预定位置时,焊工们立即上前作业,蓝色的焊弧如节日焰火般绽放。当最后一道焊口完成,不知谁率先鼓起掌来,顷刻间,掌声、欢呼声、呐喊声响成一片。

“提水线路钢管段贯通了!我们贯通了!”人们激动地相拥而泣。较原计划提前整整半个月,他们成功抢在了汛期到来之前。

所有人都再次欢呼,欢笑声在管廊里久久回荡。这不仅是“为者必成”信念的体现,更是水利人独有的、提前品尝到的“幸福水”那甘洌滋味的真实写照。

我忽然明白了水利人的幸福究竟是什么。它不总在通水典礼的聚光灯下,更深藏于这开拓的艰辛之中。它是施工员脚下从无到有的第一条路;是技术员图纸上穿越山河的红色弧线;是爆破工在巨响后看到的完美断面;是浇筑工抹平的最后一寸光滑混凝土;是提前半个月贯通的钢管里,已经可以想象出的汩汩水流。

他们的幸福,是创造的幸福。他们将青春与汗水作为砝码,押注于一个关于未来的清澈誓言。于是,个人渺小的生命,便通过这条地下的动脉,与千万人的生计冷暖、与一片土地的繁荣重生,产生了永恒的联系。

幸福如水,水利人的幸福,是水之将至时,那澎湃于心的潮声。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