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的掌灯人 |
|
|
|
计合部办公室的灯光,在午夜时分依旧如豆般亮着,那幽幽的光线,仿佛在深沉的夜色中,凿开了一道小小的缺口。我悄悄推门而入,便看见刘姐正伏案埋首于那些厚厚的合同文本之间,她鼻梁上的眼镜微微滑落,手中那支红笔却如同执戈的战士,在数字和条款的迷阵里沉稳而坚定地划行。计算器按键在她指尖下发出细密而规律的“哒哒”声响,如同另一座精密钟表的行走,准确而固执地丈量着这间办公室里所有醒着的时光。 刘姐素来以严谨闻名。每一个数字,每一笔款项,皆经她之手反复核对,她目光所及之处,分毫必较。她常常道:“合同上的数,就是咱们工程的血脉命门。”那些刻板枯燥的报表数据,在她眼中却如棋盘之上棋子,俨然有序,亦如生命般鲜活流动。记得去年春节前,工地上急需一批材料,可合同流程尚差关键一环,无人敢贸然签批。刘姐闻讯后,戴上眼镜,将合同摊开于桌面,逐字逐句审阅,又埋头于那些密密麻麻的数据表格之间,当最终签章落定,窗外工地上的机器再度轰鸣起来时,她只揉着深陷发黑的眼窝,疲惫却安心地低声说:“这下,工人们过年也能踏实些了。”她桌角那盆绿萝,默然见证她熬过多少这样清冷的夜晚,绿叶在灯下愈发苍翠,如同她心中执拗守护的秩序与责任。 然而这位“铁面”的数字守护者,却另有一番细致入微的心肠。她办公桌最下层的抽屉中,藏着些饼干,是专门为那些因赶工而饥肠辘辘的同事预备的。她自己也是坚守岗位,不肯轻易放下工作。一次,工地上一位老工人合同款项支付遇阻,忧心忡忡地找来。刘姐立刻放下手中事,为他一一详加解释,又亲自协调有关部门,直到事情稳妥解决。老人临走时,连连道谢,朴实的话语中带着暖意:“刘工在,我们这些干活的人心里就踏实了。”——这质朴的信任,不正是她日夜操劳所浇筑的桥梁么?工地上的尘土飞扬,而她守着的数字城池却如此井井有条;钢轨延伸处,她以心血之墨在纸页间铺开了另一条看不见却更为精准的轨道。 最令人动容的,是某个暴雨如注的深夜。混凝土的浇筑数据关乎工程命脉,须臾延误不得。办公室内灯光通明,窗外电光撕裂天空,雨水急骤敲打着窗玻璃。刘姐端坐于灯下,水痕在窗上纵横,她埋头仔细核对每一组数据,荧光屏的光映在她专注的侧脸上——仿佛风暴中心一点岿然的宁静。直至后半夜数据稳妥送出,她仍坚持留守,以备随时可能出现的紧急状况。当曙光终于艰难地钻出厚重的云层,工地上笨重的机器重又隆隆作响时,我看见她微微伏在桌上小憩,外套随意搭在肩头,摊开的合同书页角被窗外溜进来的风吹得轻轻颤动,而屏幕的光犹在闪烁,映着她疲惫而安宁的睡容。那一刻,窗外喧嚣不止的钢铁世界,仿佛屏息于她这一隅无声的守望里。 项目如火如荼推进着,高铁如巨龙般在豫东大地上伸展腰身。刘姐的身影依旧忙碌在合同与报表之间,那盏深夜的台灯也如同不倦的星辰,映着她专注的侧影。计算器的“哒哒”声,仍如更漏般滴答着,仿佛在丈量她流逝的年华,又似在默默计数着钢轨向远方延伸的寸寸里程。 当列车终将风驰电掣驶过平原,旅客们可曾想到:钢轨之下,枕木之间,埋着多少被数字精确计算过的爱?刘姐日夜守护的,哪里只是纸页上的条款与数字——那是路基之下沉实稳固的基石,是时代列车飞驰前,由无数个深夜灯光所照亮的、无声而精确的里程。 她案头那盆绿萝,在晨曦微光中舒展着叶子,其平凡之躯里,亦如她一样,默默蓄着向光生长、使钢筋水泥世界得以呼吸的绿意。那绿意虽静,却偏能于数字的崇山峻岭间,照见灵魂深处不灭的灯。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