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四局文苑

秋阳似火处,奋斗正当时

发布日期:2025-10-14 信息来源:第一分局   作者:马敏君   字号:[ ]

当北方的银杏叶已镀上金边,江南的桂香漫过石拱桥,庆元五大堡乡的群峰间,却还悬着盛夏的余温。30摄氏度的阳光穿过稀疏的林隙,在庆元抽水蓄能电站的施工现场投下斑驳的光影,数百名建设者的身影在热浪里起伏,为这座“超级充电宝”刻下成长的年轮。

清晨六点的通风兼安全洞口,温度计已悄然爬过25℃。测量员王哥背着仪器穿行在碎石路间,安全帽下的额发早已湿透。“山里的秋老虎最磨人,仪器也怕热。”他蹲下身,在观测点安置设备时,手套擦过岩壁扬起细尘,与汗珠一同粘在脸颊。这里的每一组数据都关乎工程质量,他盯着目镜的眼神比阳光更灼烈,哪怕读数有丝毫偏差也要重新校准,仿佛在丈量未来清洁能源的起点。

洞内的混凝土搅拌车的滚筒不停旋转,将碎石与水泥搅成滚烫的浆液。振捣工李师傅裹着厚重的工作服,双手紧握振捣棒插入流动的混凝土中,每一次移动都伴着肌肉的紧绷。“这活儿得趁天热干,振捣不实要出大问题。”他的声音混着机器轰鸣,汗珠顺着安全帽带滴落,在地面砸出细小的湿痕又迅速蒸发。正是无数这样与高温博弈的时刻,他们用体温守护着“镜面混凝土”的质量尊严。

午后的隧道内,空气比洞外更显闷热,主变洞厂房内更是热气蒸腾。单臂钻机的机械臂高高扬起,像钢铁巨人的臂膀悬停在岩壁前,钻头启动的瞬间,刺耳的轰鸣在洞室内回荡,岩屑随着高速旋转的钻杆飞溅,落在地面扬起薄薄尘雾。操作工王师傅站在操作台前,双眼紧盯着显示屏上的孔位坐标,手指在控制按钮上精准切换。“锚杆孔得打直打深,差一公分都影响支护效果。”他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沾满油污的工装前襟,晕开深色的印记。架子工李师傅踩着钢管脚手架攀升,安全带在灯光下泛着银光,锈迹斑斑的手套在钢管上留下深浅不一的印记。“洞内比外面高3度,却能躲太阳。”李师傅笑着抹汗,脚下的脚手架正支撑起厂房洞的掘进梦想,已完成的开挖量里,每一米都浸透着这样的乐观与坚韧。

暮色四合时,项目部的灯光与星月同时亮起。总工程师刘帅军对着图纸出神,屏幕上主副厂房的设计图在指尖转动。“今天隧道进尺又超了些。”他揉了揉发红的眼睛,桌上的进度表密密麻麻标注着节点。窗外的风终于带了些凉意,而会议室里的讨论仍在升温,关于混凝土配合比优化的争论、关于围岩支护的方案调整、关于锚杆检测的进度等,直到深夜还在续写着“水电劲旅”的故事。

本该是层林尽染、凉风送爽的时节,庆元的群山却像是被盛夏按下了暂停键,骄阳依旧似火,把十月的天空烤得透亮。风里没有了秋的清爽,反而裹着滚烫的气息,吹过裸露的岩壁,泛起阵阵热浪;晒在建设者的工装上,很快就洇出大片汗渍。可就是在这样反常的气候里,有一群有着同样目标的建设者,他们怀着对清洁能源的向往,对工程圆满落成的期盼,把个人的辛劳藏在心底,在骄阳似火的金秋十月里执着奋斗。

没有秋天的凉意作伴,他们就用彼此的鼓励驱散疲惫,骄阳带来的灼热难耐,他们就用坚定的信念扛在肩头。在这片被热浪包裹的工地上,四局建设者用行动诠释着:奉献从不是轰轰烈烈的宣言,而是日复一日的坚守,是明知艰辛却依旧选择的执着。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