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未央,八月悄临 |
|
|
|
八月,像一位优雅的行者,迈着轻盈的步伐缓缓而至,世间万物仿佛都随它的节奏,呈现出恰到好处的模样。只是在水库枢纽的施工现场,这份“恰到好处”里多了几分钢筋水泥的硬朗——塔吊的长臂在晨光中划出弧线,搅拌机的轰鸣与蝉鸣交织成独特的晨曲,建设者们的胶鞋踏过露水未干的地基,为这片土地注入比夏日更炽烈的生命力。 当夏意浓得如一杯醇厚美酒,让人沉醉时,八月已如一缕微风悄然潜入。阳光与空气仿佛被无形之手劈开:一半是夏日最后的倔强,热烈如燃烧的火焰,炙烤着大地,将万物拥入热情怀抱;另一半却带着丝丝清凉,像山间清泉流淌心间——尤其清晨的风,拂过脸颊时,竟夹杂着若有若无的秋意,如远方传来的神秘召唤。而在大坝的浇筑面上,这份“劈开”被具象成更鲜活的画面:正午的阳光把钢模板晒得发烫,建设者们的安全帽反射着刺眼的光,后背的汗水浸透工装又被热风烘干,在衣料上晕出深浅不一的盐渍;可当暮色漫过泄水闸的闸墩,晚风带着水库的潮气掠过肩头时,他们坐在凉棚下歇息喝水,喉间的清凉与掌心的老茧相触,倒比任何“秋意”都更让人踏实。 八月初,夏与秋的交织恰似久别故人相逢。此时,人们总会怀念过往:夏日里挥洒的青春、欢笑与汗水的日子,如电影般在脑海闪过。但生活从不停滞,怀念之余,人们仍清醒地选择前行。回忆是条无尽的路,回溯时才发现,往日的春天早已逝去,只在岁月长河中留下淡淡痕迹,若隐若现。对水库建设者而言,“回忆”是上个月刚封顶的3#闸墩,是年初还在图纸上的防渗墙如今已深扎地下,是钢筋班组的老张看着儿子发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照片时,眼角的笑纹里藏着的欣慰——他们的“前行”,是把图纸上的线条一寸寸变成挡水的混凝土,让每一滴汗水都成为未来碧波荡漾的伏笔。 橘红色的晚霞铺展天际,如梦幻画卷为傍晚添满诗意;街边小店的冰镇柠檬茶,在透明杯里冒着凉意,酸甜是夏日独有的馈赠。这些寻常景象,都是时间与思念流逝的见证。而在水库的营地旁,晚霞为远处的山峦镀上金边,食堂的冰镇绿豆汤桶刚掀开,就被围得严严实实,搪瓷碗碰撞的脆响里,有人说起家里寄来的柠檬干,泡在凉白开里酸甜解暑。裸着的胳膊晒成了深褐色,肌肉线条在夕阳下像山石般坚硬,那是搬了无数根钢筋的勋章;偶尔有家属来探亲,年轻妻子的裙摆被工地的风吹起,掠过丈夫沾满水泥的手掌,便把“思念”写成了更实在的模样——是“等大坝合龙就回家”的约定,是安全帽里藏着的孩子画的全家福。 夏天的故事尚未结束。八月依旧缓缓前行,在它的旋律里,灼热与浅凉并行。这月的阳光与微风,都在续写着季节的独特篇章,等待人们细细品味、用心感受。在水库枢纽的工地上,这份“续写”正被具象成更有力的笔触:建设者们的汗水滴落在未凝固的混凝土里,与水泥、砂石相融,终将成为溢流坝的一部分;他们的身影在暮色中扛着仪器走向观测点,为大坝的“健康”记录下每一个数据。这八月的灼热与清凉里,不仅有季节的流转,更有一群人用双手雕刻的未来——当若干年后,水库的碧波映照着蓝天白云,岸边的人们或许不会记得某个建设者的名字,但那汪清水里,永远荡漾着他们此刻的执着与滚烫。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