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四局文苑

钢结构厂房项目处暑攻坚纪实

发布日期:2025-09-03 信息来源:第二分局   作者:雷文杰   字号:[ ]

处暑时节,暑气渐消,秋风渐起。在二期钢结构厂房的施工现场,却丝毫不见松懈的迹象——项目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冲刺收官。从晨光初露到暮色四合,钢结构的银白色骨架在秋阳下泛着沉稳的光泽,几十余名将士坚守岗位,用汗水为这座现代化厂房的落成画上最后一笔浓墨重彩。

处暑攻坚:现场的“倒计时”战役

“处暑收早稻,霜降打晚稻”,农谚里的时序智慧,在施工现场化作了“收尾即冲刺”的攻坚节奏。走进项目现场,昔日轰鸣的大型机械已陆续退场,取而代之的是手持精密工具的安装班组:门窗密封胶条的嵌装误差控制在2毫米内,墙面收边条的焊接点需经过三次防腐处理……这些看似细微的工序,正是决定工程品质的“最后一公里”。

项目总工陆军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尾工清单的销项进度:“截至处暑当天,墙面系统收尾完成92%,机电末端安装完成70%,消防联动调试进入第三轮测试……”他指着厂房顶部的通风天窗解释:“处暑后昼夜温差加大,钢结构热胀冷缩系数会发生变化,必须在这两周内完成所有金属构件的二次紧固,否则可能影响后续使用安全。”这份对细节的苛求,源自对“百年工程”承诺的坚守。

项目则根据节气特点调整了作业安排:7点30至10点抢攻室外作业,避开正午残余暑气;午后重点推进室内装修,利用通风系统降低粉尘浓度;傍晚组织技术交底,将当天发现的多处细节问题分解到各班组。食堂特意准备了绿豆汤,既祛余暑又防秋燥,让坚守在钢结构框架下的工人们感受到细微处的关怀。

匠心收尾:从“合格”到“优质”的细节突围

在厂房内,电工班组正在进行电缆桥架的最后整理。队长赵升戴着白手套,逐一检查桥架盖板的扣合精度:“你看这里,缝隙超过1毫米就得重新调整。收尾不是‘补窟窿’,而是给工程做‘精装修’。 ”他身后,几十多米长的桥架如同一条长龙,在钢结构立柱间蜿蜒,每一个接口的平整度都经过激光水平仪的校验。

墙面收尾现场更显“绣花功夫”。由于钢结构厂房跨度大,墙面彩钢板在温度变化中会产生微小位移,施工团队创新采用 “弹性密封工艺”:在板缝处嵌入三元乙丙橡胶条,外侧再注涂耐候密封胶,形成双重防护。“处暑前后的温湿度最适合胶层固化,强度能比夏季施工提升30%。”技术办副主任肖存轶拿着温湿度计介绍,为了精准把控固化时间,他们每两小时记录一次数据,确保胶层达到最佳性能。

消防系统调试则上演着“科技与匠心”的协同。从消防联动指令发出,到烟感探测器和喷淋头动作模拟,整个过程用时精确到秒。“上周发现一处钢结构立柱遮挡了喷淋范围,我们连夜调整管道走向,虽然多花了3天工期,但确保灭火覆盖率100%。”总工程师的话语里,藏着对“万无一失”的执着。

秋意渐浓:收尾背后的责任与期盼

安装队长巴发龙的安全帽上,还沾着清晨的露水。这是他在项目上的第三个年头,负责钢结构节点的最后加固。“女儿还在上大学,这几年每次回家都不能相遇,等工程结束一定要到学校看看。”他摩挲着工具包上的全家福,笑容里既有对家人的牵挂,也有对工程圆满的期待。在这个由多个省份工人组成的团队里,每个人都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这份期盼融入手中的每一道工序。

项目党小组在处暑前夕组织了党员大会,5名党员表示越到最后越要担起自己的责任。“越是接近收官,越要绷紧安全这根弦。”项目负责人在仪式上说。创新开展“每日安全三问”活动:班前问风险、班中问措施、班后问成效,将安全意识渗透到施工全过程。自开工以来,项目已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

傍晚的夕阳为钢结构厂房镀上一层金边,施工升降机缓缓降下,载着满身疲惫却眼神明亮的工人。远处的空地上,技术人员正在调试照明系统,当最后一盏高杆灯亮起,光芒穿透渐浓的暮色,照亮了厂房上“建精品工程,筑百年基业”的红色标语。这光芒里,有建设者的坚守,有匠人的执着,更有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处暑已至,秋收可期。随着项目的稳步推进,这座钢结构厂房即将迎来竣工验收的时刻。当最后一块盖板安装到位,最后一道焊缝检测合格,最后一盏灯点亮夜空,所有的汗水与付出都将化为沉甸甸的收获。而那些在处暑时节坚守的身影,终将成为镌刻在工程丰碑上的温暖注脚。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