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笔下的筑梦之路 |
|
|
|
2024年的盛夏七月,对于刚刚走出校园的“00后”毕业生来说,是一个充满转折的时节。当同龄人还在为毕业旅行选择目的地时,他们已经拖着行李箱,踏上了前往环北广西D1标项目部的列车。车窗外的风景从熟悉的城市景观逐渐变成陌生的山野,这些从未独自远行的年轻人,在笔记本上写下了第一篇工地日记。 “2024年8月15日,晴。今天是我来到项目部的第一周,虽然宿舍的空调不如学校宿舍那么给力,但项目部的前辈们用他们的热情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张工特意带我去熟悉工地环境,李姐送了我一盆绿植。” 这样的文字记录,正在成为“00后”记录成长的特殊方式。在智能手机普及的时代,这些年轻人却偏爱用文字定格工地的点点滴滴。翻开他们的笔记本,能看到稚嫩笔迹下跳动着的是一颗颗炽热的心。 初来乍到的忐忑很快被繁忙的工作冲淡。他们的日记里开始出现更多专业术语:“今天跟着师傅学习了施工图纸的识读,原来那些密密麻麻的线条和数字里藏着这么多门道”字里行间透露着求知的渴望。但工地生活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随着工作的深入,日记的笔调也开始变得复杂。 “9月20日,暴雨。今天的征地协调工作又遇到了困难,村民不理解我们的数据,沟通了整整一上午”这样的记录旁画着无奈的简笔画。 “工地上的挑战接踵而至,突如其来的暴雨让施工计划全部打乱,复杂的施工工序需要反复核对,成堆的钢筋验收让人眼花缭乱。”每个困难都在日记本上留下了痕迹。 但这些年轻的员工正在学会在困难中成长。“今天终于独立完成了第一份施工日志,虽然被指出好几处错误,但师傅说进步很大。”在这些文字中,看到了一代新水利人的韧性。 项目部的日常生活也被细腻地记录下来:“清晨六点的工地已经热闹非凡,机械的轰鸣声成了最好的闹钟;午休时大家挤在宿舍里分享家里寄来的特产;晚上加班后和同事们在活动室打一场乒乓球。”这些平凡的片段,构成了他们独特的青春记忆。 随着时间推移,日记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今天参与了青年突击队活动,我们用了三天时间完成了原本需要一周的施工任务”“项目书记给我们上了党课,讲到建设者的使命担当时,大家都特别有共鸣”在这些记录中,仿佛看到“00”后个人的成长与工程的建设同步进行着。 工地上的特殊时刻更是被反复回味,“第一次看到自己参与的隧洞慢慢浇筑完成时的自豪感”“暴雨中大家一起抢修便道的团结时刻”“七天之内让东笋水池焕颜一新的欢呼。”这些施工片段通过文字永远定格。 “7月7日,阴。站在即将合拢的围堰上,回望这一年,从最初的忐忑不安到现在能够独当一面,我真正理解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的含义”这些总结里,稚气渐褪,取而代之的是沉稳与自信。 在最新的一篇里他们写道:“项目的前辈们说,每个工程人都有这样一个本子,记录着我们的汗水与成长。当多年后回看这些文字,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的自己。” 这些“00后”建设者用最朴实的方式记录着水利工程背后的故事。在他们的文字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人的成长轨迹,更是一代水利人的精神图谱——在钢筋混凝土中浇筑梦想,在图纸与方案间书写青春。当这些日记本摞成厚厚的一叠时,中国的建设版图上又将多出一道道崭新的风景线。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