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四局文苑

​【迎新季】新泥待履:在时光与山河之间,接续征程

发布日期:2025-07-30 信息来源:第三分局   作者:景瑞栋   字号:[ ]

七月的辽西山风带着粗粝的劲道,卷过朝阳抽水蓄能电站施工现场新竖起的彩旗,旗面被扯得噼啪作响。三个月前,我还在广东肇庆浪江抽水蓄能电站的工地上,那里的空气仿佛永远饱浸着水分,隧道里机械的轰鸣与岩石粉尘的气息混合成一种独特的背景。岭南的湿热尚未在记忆里退潮,脚步已踏上了辽西这片刚刚破土、山风坦荡的新工地。

作为项目宣传员,这一年我是贴着钢铁与岩石摸索前行的。在浪江幽深的主厂房洞室里,巨大的反井钻机日夜不息地向岩层深处掘进。第一次下洞,刺鼻的柴油味混着粉尘直呛喉咙,安全帽被洞顶渗水敲得叮咚作响。施工员老周递给我一个崭新的口罩,白得晃眼:“戴上,里头‘粮食’(粉尘)管够!”他打趣着,自己却摘下半边口罩,凑近岩壁上一道新鲜的钻痕,眯眼细看,指尖拂过那些螺旋状的纹路,仿佛在阅读大地深处的密语。我举起相机,对焦灯刺破昏暗,镜头里是他专注的侧脸,额角一道汗迹在粉尘覆盖的皮肤上冲开清晰的沟壑——那是在幽闭岩腹中无声搏动的印记。

日子在洞室一寸寸的掘进中延展。我的工作便是穿梭于这些巨大的地下空间,在机器的嘶吼与岩石崩落的闷响之间,辨识那些沉默的力量。记录下送排风管道如银色巨龙般在支洞中蜿蜒延伸;记下灌浆工猫腰钻入钢模台车下的缝隙,任凭浆液溅满衣裤,只为堵住一道细微的渗水裂隙;记下技术员在应急灯下铺开图纸,指尖划过密密麻麻的等高线和地质剖面,为下一个循环的爆破参数反复验算。笔下的文字与镜头里的画面,渐渐不再浮于表面,它们开始浸染上柴油与汗水的真实气味,沉淀下岩石般粗粝又坚实的质感。

此刻,立于辽宁朝阳这片刚刚拉开帷幕的工地。项目部崭新的宣传栏前,我张贴上工程总体布置图的最后一角。山风掠过空旷的场地,带着新鲜泥土和碎石的气息。办公桌已安置妥当,安全帽光洁地列在架子上,工作笔记本封皮上的姓名标签尚未填写,在阳光下反射着微光。宿舍窗明几净,空床铺展得平平整整,静候着新员工的到来。一切准备就绪,只待远道而来的脚步声叩响这山坳的清晨。

项目部小院角落,几株新移栽的沙棘苗在风里轻轻晃动,嫩叶尚显单薄,却透着一股倔强的生机。我望向那条通向山外的唯一道路,此刻它蜿蜒着,尽头空寂。然而很快,载着年轻面孔的车辆将会颠簸着驶入这道山门。可以想见,当车门打开,他们踏上这片新土,眼神里必然闪烁着初探陌生领域的微光,或许也夹杂着一丝面对巨大工地的本能忐忑。那时,我的镜头会再次举起,如同当初在浪江幽深洞室里那样,去捕捉那些最初的、带着生涩却无比珍贵的瞬间——安全帽第一次端正地扣在年轻的头颅上,工装第一次沾上辽西的泥土,目光第一次投向远处正在勾勒轮廓的施工蓝图。

最后,亲爱的小伙伴,我由衷地希望你们能迅速融入这个大家庭,在施工现场挥洒汗水,攻克技术难题,与工友们并肩作战,传承四局精神。愿你们怀揣着对这份工作的热爱,积极向前辈请教,积累实践经验,用责任心对待每一项任务,为工程质量保驾护航。我相信你们会在前辈的引领与自身的努力下茁壮成长,成为能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或管理人才,为四局的发展添砖加瓦。愿你们在这片热土上,用汗水滴落、扎根深处,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新泥已备,静待履痕。汗水终将滴落,在它们悄然渗入大地的地方,新的根须,自会默默扎下,向着深处,向着未来。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