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老物件里的红色密码 |
|
|
|
清明时节的雨,总是带着一种难以言说的特质,淅淅沥沥,似是天空在低吟着对逝者的思念。我跪在湿润的泥土上,指尖触到青石碑的凉意,恍惚间,三十年前那个雨雾弥漫的清晨浮现眼前——爷爷披着棕褐色蓑衣走向田埂,锄头在泥泞中刻下深浅不一的足迹,蓑衣边缘的茅草在风雨中飘摇,像极了老宅屋檐下褪色的中国结。 前些年,父亲和叔伯们商讨重修建老家房屋,我和母亲在整理旧屋时,机缘巧合打开了爷爷尘封已久的木柜子。柜子里,几件老物件安静地躺着,宛如时光的使者,每一件都承载着爷爷波澜壮阔的一生,默默诉说着他爱党、勤劳、坚韧、清廉的动人故事。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枚略显褪色却擦拭得一尘不染的党员徽章。爷爷是一名老党员,听父亲讲,这枚党徽是二叔带回来的,自此,爷爷视它如珍宝。此后,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还是积极参与村里的建设事务,只要有需要,爷爷总会郑重其事地戴上它,时刻以党员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大集体时期,爷爷总是主动承担起最苦最累的活儿,不辞辛劳地带领村民改良种植技术,为提高粮食产量竭尽全力。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是党员,就得为党和人民多做点实事。”这枚徽章,无疑是爷爷爱党初心最有力的见证,它时刻激励着我们这些后辈,坚定一心向党的信念,在人生道路上始终坚守对党的忠诚。 箱子里,还有一把磨得光滑的锄头,这是爷爷勤劳一生最真实的象征。爷爷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辈子与土地相依为命。每天天还未亮,晨曦微露,他就扛着这把锄头,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田间。春种秋收,寒来暑往,那片土地在爷爷的精心耕耘下,年年都迎来丰收的喜悦。爷爷对待农事一丝不苟,每一寸土地都被他翻耕得松软平整,每一株幼苗都得到他无微不至的悉心照料。他常语重心长地教育我们:“人勤地不懒,只要肯下功夫,土地就不会亏待咱。”正是靠着这把锄头,爷爷含辛茹苦地养活了一家人,也为子女们树立了勤劳奋斗的光辉榜样。在他的影响下,父亲和叔叔们在各自的领域里,也都成为了踏实肯干、努力奋进的人。 旁边,放着一件打着补丁的旧蓑衣,它静静地见证了爷爷的坚韧不拔。过去农村条件艰苦,没有先进的雨具,但爷爷从不因天气恶劣就耽误农事。每逢雨天,他就披上这件破旧的蓑衣,毫不犹豫地穿梭在田间。雨水无情地打湿他的脸庞,泥泞沾满他的双腿,可他依旧弯着腰,在风雨中奋力劳作,从不喊一声累,从不抱怨一句。有一年暴雨成灾,庄稼面临被洪水淹没的危险,爷爷不顾个人安危,穿着蓑衣在雨中奋战了整整一天一夜,全力疏通沟渠,最终保护了村里大部分的庄稼。这蓑衣虽然破旧不堪,却凝聚着爷爷坚韧不拔、不畏艰难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也在我们家族中代代传承。如今每年春天,父亲依旧会带着我们回家种土豆、韭菜、萝卜等农作物,提醒我们不忘本,铭记家族传承下来的精神。 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本已经泛黄的账本。这本账本,详细记录着爷爷担任村里会计时的每一笔收支。爷爷一生清正廉洁,在担任会计的那些年里,他对账目管理得清清楚楚,分毫必较,容不得一丝差错。村里的每一笔资金使用,他都详细记录在案,每一笔报销都严格把关,绝不允许有任何违规行为。他常常严肃地说:“这是村里的钱,是大家的血汗钱,我必须管好用好,不能有丝毫马虎。”有一次,村里一位干部企图虚报账目谋取私利,被爷爷坚决制止。恼羞成怒的对方竟对着爷爷头部狠狠挥了一铁锹,爷爷的头部留下了一道长达7厘米的疤痕,但他始终坚守原则,毫不退缩。他的坚持和正直,赢得了村民们由衷的尊敬和信任。这本账本,是爷爷清廉一生最真实的写照,时刻提醒着我们要坚守道德底线,廉洁奉公,做一个正直的人。 此后多年,家族中有事业有成之人来看望爷爷时,爷爷总会语重心长地说:“拿着党的工资,就得好好为党干事,不能让党白养活。”抚摸着这些老物件,爷爷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那么亲切,那么清晰。他用一生完美诠释了爱党、勤劳、坚韧、清廉的高尚品质,这些老物件所承载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奋勇前行。爷爷从未真正离开我们,他活在每一粒播撒的种子里,那是他勤劳的延续;活在每一句家风训诫中,那是他智慧的传承;活在代代相传的血脉里,那是他生命的延续。 清明雨落,思念绵长。这个清明,让我们放下心中的遗憾,拾起满怀的感恩,在缅怀中汲取无尽的力量,将爱化作人间烟火的温暖温度,一代一代,永不停息地传承下去。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