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四局文苑

时光煮酒,忆四局67载峥嵘

发布日期:2025-10-17 信息来源:设计院   作者:董慧蓉   字号:[ ]

晚风清幽,适宜回忆。月光漫过阳台的栏杆,在地面织就一片细碎的银辉。远处树木的影子斑驳摇曳,裹挟着秋意里那股涌动的芬芳,将白日的喧嚣轻轻拂去。这样的夜晚,微凉又舒爽,心也跟着沉静下来,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向那些年——在各个工地上奔波忙碌,却满是快乐的时光。

恍惚间,一张张朴实的笑脸在眼前浮现,一幕幕热火朝天的工作场景在脑海回放。父辈们一辈子扎根水电事业的执着,还有被这份执着深深感染的我们,心中那份滚烫的“四局梦”始终萦绕在心头,久久不散。尤其在今年,当我们即将迎来中国水电四局建局67周年的重要时刻,这些藏在时光里的美好瞬间,更显珍贵厚重。这样的夜晚,请别打断我,让我慢慢细数,重温那些与四局共生共长的岁月。

请别打断我对那些瞬间的美好回忆。高原的清晨,从不是你想象中那般只有戈壁与荒漠。抬头是澄澈的蓝天,飘着几缕悠闲的白云,阳光洒在茁壮的白杨树上,叶子泛着透亮的光泽;低头是无边的田野,青稞与小麦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翻涌着层层叠叠的绿浪。这样的青海,是我心底最深的牵挂,更是四局故事开始的地方。还记得儿时记忆里的龙羊峡,曾是一片荒芜空旷之地,是父辈那批水电建设者满怀热忱奔赴而来,一砖一瓦、一锹一土地耕耘,让这片土地焕发生机;曾经恶浪翻滚的黄河,也因为那座拔地而起的“高原明珠”——龙羊峡水电站,渐渐收敛了咆哮的气势,变得温顺起来。那时的他们或许不曾想到,多年后,这份“战天斗地改山河”的信念,能支撑着中国水电四局走过67载春秋,成为刻在每个四局人骨子里的精神烙印。

请别打断我对那些瞬间的美好回忆。高原的正午,也不是你印象中那般焦躁与烦闷。西陲大地上特有的酥油花,在阳光下绽放着细腻的纹理,农耕文化的质朴与游牧文化的豪迈在此交织,晕染出一抹神秘而独特的色彩。这样的青海,依旧是我深深的牵挂,也是四局人接力奋斗的见证。李家峡水电站,是我初次踏上工作岗位的地方。在这里,我们作为四局建设者的接班人,接过父辈的担子,用青春和汗水助力电站成长。当那座巍然屹立的拱坝终于建成,它不仅守护着三江源头的安宁,更将光明与希望送到了千家万户。彼时的我们,正踩着前辈的脚印,将“艰苦奋斗、严字当头、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龙羊精神融入日常,为四局的发展添砖加瓦,而这份坚守,一续便是数十载,直至今日迎来67周年的崭新节点。

请别打断我对那些瞬间的美好回忆。高原的傍晚,更不是你想象中那般满目黄土、一片枯萎。远处的山川气势磅礴,近处的湖河波光粼粼,自然景观的壮丽与人文历史的厚重在此交融,演绎出独属于青海的精彩。这样的青海,始终让我魂牵梦绕,也承载着四局人攻坚克难的智慧。曾经坑洼颠簸的土路,在水电建设者的脚下,一点点被平整、被拓宽,慢慢褪去泥泞的本色;而用土石方一筐筐堆砌起来的黑泉水库,如今不仅成了游人纷至沓来的“网红”旅游胜地,更肩负着“引大济湟”的重要历史使命,滋养着沿岸的土地与人民。从荒芜到繁荣,从艰难到辉煌,这些变迁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四局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坚守,也是四局67年发展历程中最生动的注脚。

公伯峡、拉西瓦、尼那、直岗拉卡…… 在青海这片广袤的沃土上,不知有多少座水电站傲然挺立。它们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串联起城市与乡村的灯火,让夜晚的星河显得愈发璀璨斑斓;而在这些水电站的背后,是一代代四局人用青春、汗水、热血甚至生命书写的传奇。平原上的玉兰花、报春花,曾在春天里静静绽放,见证过四局建设者奔波忙碌的身影;河谷边看似枯黄平淡的灌丛、高原上坚韧生长的高寒草甸,曾在岁月里默默矗立,考验过四局建设者不屈不挠的意志;流石坡地上那一朵朵小小的点地梅,曾在风雨中顽强盛开,记录过四局建设者攻坚克难的才智。67年来,这些身影、意志与才智,汇聚成四局发展的磅礴力量,让“功勋企业”的名号愈发响亮。

请别打断我对那些瞬间的美好回忆。回溯过往,从1958年建局之初,我们父辈的足迹早已留在刘家峡——这座新中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水电工程,并为四局扎根高原埋下了第一颗种子。那是四局逐梦的起点,也是中国水电事业崛起的重要篇章。半个世纪的风雨兼程,他们战风沙、斗严寒,用双手筑就大坝,用脚步丈量山河,书写了无愧于时代的奋斗篇章。以筑坝为传统主业,水电四局人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先后参与了三峡、小湾、金安桥、向家坝、黄登、白鹤滩、孟底沟等众多大型水电站的建设任务。我们不仅开创了水电梯级开发施工的先河,更成长为我国水电能源建设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骨干力量。从那时到现在,67年的时光里,四局始终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在水电建设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水电基业出发,我们这一代人接过了父辈手中的接力棒,跟着水电四局踏上了多元化发展的新征程。在南水北调、京沪高铁、成都地铁、晋红高速、青海、云南、新疆风电场等各个领域,都能看到四局人接续奋斗的身影。67年来,“战天斗地改山河”的豪言壮语,仿佛还在耳边回响;“龙羊精神”“高原水电人品质”“抗震救灾精神”……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四局人,让他们甘愿在平凡的岗位上吃苦奉献,在艰苦的环境中发光发热。尤其在近年来,四局人牢牢把握科技创新的核心,不断突破技术难关,持续提升新质生产力,一步步打造出了独具四局特色的技术品牌优势。从单一水电建设到多元产业布局,从技术跟随到创新引领,67年的蜕变,让四局在时代浪潮中始终立于潮头。

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水电四局人向来敢于冲破艰难险阻,勇于挑战未知领域。从伊比利苏河畔的水电站工地到非洲的基础设施项目,四局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步伐,每一步都铿锵有力。在积极开创国内国外两大市场双循环、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格局的同时,我们更以奋斗者的姿态,不断探索、不断突破,努力开创着水电四局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当我们迎来建局67周年的重要时刻,这份“走出去”的底气与实力,正是四局67年积淀的最好证明,也是我们迈向未来的信心所在。

这样的夜晚,请别打断我,让我再好好回味那些与四局有关的、闪闪发光的瞬间。67载风雨兼程,四局从青涩走向成熟,从平凡走向卓越;67载初心不改,四局人始终以奋斗为笔,书写着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共进的精彩篇章。站在67周年的新起点,那些埋在高原泥土里的奋斗故事、刻在大坝钢筋上的坚守誓言,终将成为我们破浪前行的底气;而新一代四局人,也必将在新征程上续写属于新时代的“四局传奇”,让更多闪光瞬间,成为下一个67年里最珍贵的回忆。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