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四局文苑

【迎新季】那山那水那人

发布日期:2025-07-28 信息来源:南方公司   作者:陈小莉   字号:[ ]

七月的监利,一番暑雨一番凉,雨后的天空蓝得像块高透海宝蓝水晶。一份《中国水电四局2025年新员工入职报到须知》,一封《致新员工的一封信》,像投入湖面的石子,荡开层层叠叠的回忆。我想起七月的西宁,七月的霞浦,想起那年七月攥着报到材料、眼里闪着微光奔赴远方的自己。那些打马而过的山江大川,早已在记忆里酿成陈年的回甘,回味无穷。

那山,一重又一关

2023年8月,结束新生入职培训后,我被分配到福建霞浦项目。作为初入职场的小白,性格慢热的我深知,要尽快融入项目部大家庭、适应岗位工作,就得加快转变角色,走出生活的舒适区。在霞浦,我从零开始,从“心”出发,经历了无数职场第一次。生活里的乌龙、工作中的失误,最终都化作成长的养料,让我的羽翼日渐丰满。

还记得刚工作时,我对相机使用拙手钝脚。拍摄会务与宣传照片时,画面不是曝光过度就是光线不足,构图更是常常歪歪斜斜。每次拍完,总要攥着相机跑到主任跟前:“党哥,这张照片能用吗?”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其他工作中更是家常便饭。

初写稿件时,文字总显得轻飘稚嫩。既不熟悉各类稿件的写作技巧,也不懂项目工程建设的专业知识。从写稿到投稿再到发表,我常揣着纸笔或打开手机备忘录,挨个部门办公室请教。工程管理部主任刘江对着电脑设计图纸,为我深入浅出讲解湖滨北路施工过程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写稿改稿时抓耳挠腮的焦灼,稿件发表后反复品读的欢欣,种种心绪至今记忆犹新。

回望来时路,我已不再是那个事事追着前辈问的小白。参加过公司采风活动,投稿发表了许多稿件,也收获了些许成就。两年时光,我没有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没有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始终以一个上山人的姿态,尽管跨过下个台阶下个转角,会发现一山还比一山高,可一步一攀登,全力以赴不知疲倦,便发觉山山川川不过尔尔。

那水,润物细无声

2023年7月,我从广州出发北上西宁。列车穿过郁郁葱葱的南岭,掠过沃野千里的平原,翻越重峦叠嶂的太行山。地形的不同、地域的不同、文化的不同,都投映在窗外流转的景致里。

西宁十三天的培训时光,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同事新朋友们相聚在一起。短暂的宿舍集体生活、热血的“勇实杯”篮球赛、激情的迎新运动会……,满怀新朋友们的祝福和喧闹,满载一船梦想的星辉斑斓,参加一场青春的毕业典礼,亦是一场隆重的入职典礼。

在霞浦工作的一年又十个月,我总是无数次的感慨,何其幸运,邂逅这座美丽的山海小城,习惯了海风里牵着海水的咸腥味,春寒料峭,上班路上的红色山茶花开得红红火火,乍暖还寒,办公室窗外的黄色风铃木总是悠悠的在风里招摇。何其幸运,认识这群认真负责的同事、可敬可爱的益友、细致耐心的良师,一起直面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他们是我的打气筒,一起约饭喝奶茶谈天说地,他们是我生活的加油站,始终陪伴着我鼓励着我温暖着我。

参加工作以来,浸润在公司深厚的企业文化中,最深刻的感悟是:生活与工作永远要保持进行时,人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这场拓宽认知、增长才干、丰富阅历的无尽旅程中,每接触一个新领域、认识一位新朋友、习得一项新技能,都算数。他们如春雨般随风潜入,润物无声。

那人,灯火阑珊处

两载春秋流转,霞浦项目并肩前行的身影,在记忆里亮如星辰。四十度高温下穿梭芦苇荡测量放线的技术员李朝晖;风雨无阻苦口婆心劝说工人做好安全防护的安全员卢迪;参加一线采风时恶补工程知识、挑灯夜战疯狂码字的自己……我们都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着,奋斗着。

今年的5月13日,我接到了前往湖北监利项目的调令,将要奔赴新的工作岗位,收拾行装时,一张张便利贴写下的工作报表注意事项,一篇篇细细打磨发表的宣传稿件,一场场气氛热烈组织开展的文体活动,在高铁站台同事们挥手告别:“来霞浦两年都没去看过海,不要太可惜,去监利了不要那么宅多出门走走,好歹看看长江,拍几张照片看看。”如此种种,都成为了我最有力最温暖的行囊。

初到监利已有两月,长江边的风裹挟着渔米稻香。我的键盘依旧是我的“武器”,办公室的清脆敲击声、会议室的热烈讨论声,熟悉中透着几许新鲜。在霞浦习得的本领、增长的才干,正像船锚般深深扎进这片土地。

但问耕耘,莫问收获,不必追问前路有多少坡坎,像树那样把根扎深就好。夜色中,项目部办公室的灯依然亮着。这一次,带着两载沉淀的底气,我已准备好迎接新的山海。那些曾照亮我的灯火,终将化作我手中的光,指引前路,步履不停。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