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四局文苑

风中的守望者

发布日期:2025-07-14 信息来源:市政工程分局   作者:姜琴琴   字号:[ ]

我是一排排矗立在戈壁滩上的钢铁白杨,银色的叶片日夜切割着塔克拉玛干的狂风。当第一缕晨光刺破天山雪峰,那些穿着反光背心的身影便从板房里涌出,像沙漠甲虫般执着地在光伏矩阵间穿行。他们用螺栓与电缆为我编织神经,用数据与代码赋予我灵魂,将人类对光的渴望,深深烙进我这具由硅与钢铸就的躯体。

老闫的安全帽总是歪戴着,像戈壁滩上倔强的胡杨。这个干了二十年火电的老兵,如今带着他的激光测距仪在光伏板海洋里巡航。记得沙尘暴突袭那天,他逆着狂风扑向松动的支架,用整个身体压住震颤的螺栓,黄沙灌进他的领口,却在怀里的工具包外结成硬壳——那里装着全组人的绝缘手套。他总在班前会上用浓重的甘肃口音吼:“光伏板不是铁疙瘩,是捧着阳光的瓷器!”项目部值班室的玻璃上,贴着手写的每日安全检查清单,那些被风沙磨出毛边的纸角,记录着戈壁滩上每一个平安的黎明。

九零后技术员小靳的电脑是营地里的第二个月亮。他的操作台永远亮着三块屏幕:左侧是光伏阵列的实时数据流,右侧跳动着气象卫星云图,中间的图纸上,他用鼠标勾勒着追光系统的神经脉络。为了抢修逆变器故障,他在设备旁日夜守候,连续六小时紧盯屏幕,眼底布满血丝,却仍用发僵的手指精准敲出最后一行调试代码。当系统重启的绿光微微亮起时,他揉了揉酸涩的双眼笑了,那笑容让我明白,看似冷静的代码背后,跳动着怎样执着的心。

最年轻的施工员小郭总自称“追光的人”。他带着全站仪在光伏阵列间行走,调整支架角度的认真劲儿像在给向日葵扶正脸庞。沙暴天里他扑在刚浇筑的混凝土基础上,用身体压住防尘膜,回到宿舍能抖出半斤黄沙。他手机相册存着戈壁的四季:春天的沙尘、夏天的烈日、秋天的霜挂、冬天的雪原——唯独没有自己的正脸。

最难忘那个寒潮警报频闪的深夜。八级大风撕扯着固定支架,积雪在组件表面结成危险的冰甲。监控室里警报声此起彼伏,我却看见他们像出征的战士般集结:老闫带着检修组冲进风雪,安全绳在腰间连成生命之链;小靳把热成像仪绑在无人机上,屏幕里的温度图谱成了黑暗中的眼睛;小郭领着后勤组架起移动取暖站,保温桶里的姜茶蒸腾出白雾。对讲机里沙沙的电流声传来老闫的呼喊:“保住发电量!”他们的身影在暴风雪中化作连绵的剪影,用体温融化着科技的寒冬。

如今,我的硅晶阵列每日为三万家庭送去光明,像沙漠长出的银色向日葵。他们的指纹藏在每个接线盒里,他们的呼吸刻在每串数据流中。当暮色将他们的影子投在光伏板上,我总想起那些与风沙搏斗的日夜:老闫口袋里永远装着的备用绝缘胶带,小靳屏幕里跳动的绿色曲线,小郭手机里工地的春夏秋冬……在这片曾经只有驼铃与风啸的土地上,他们用螺丝刀与键盘,写下了属于新时代的坎儿井传说。

天山的风依旧在唱,而我知道,这些把青春种进戈壁的新能源人,才是照亮未来的真正光源。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