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四局文苑

新年忆:在凉山共赴一场彝族年的温暖记忆

发布日期:2025-02-07 信息来源:第三分局   作者:赵丽玲   字号:[ ]

随着春节的脚步悄然临近,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我的思绪不禁飘向了那个遥远而又亲切的地方——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在那里,有一段关于彝族年的记忆,如同冬日里的一缕暖阳,温暖而明亮,照亮了我心中最柔软的角落。

那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岁末,作为水电四局的一员,我有幸参与到了凉山地区竹寿水库扩建工程项目中。凉山,这片被群山环抱的土地,不仅自然风光旖旎,更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与历史底蕴。而彝族,作为这片土地上最为绚烂多彩的民族之一,他们的传统节日——彝族年,更是工作生活中不可多得的文化体验。

彝族年,被誉为“嘴巴过年”,是彝族人民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通常在农历十月左右举行,具体日期由各地彝族头人或毕摩(彝族祭司)择定。它不仅仅是一个庆祝丰收、辞旧迎新的时刻,更是家人团聚、亲朋好友共享欢乐的重要契机。

记得那天,我们的工作恰好告一段落,正值彝族年即将来临之际。项目上当地司机龚哥便早早地到项目部热情邀请大家去他家共度彝族年,他对我们不仅没有丝毫的陌生感,反而用他最质朴的方式表达了对我们的欢迎与感激。我们如约而至,他家里一位年迈的彝族大爷,穿着节日的盛装,手捧一碗醇香的咂酒,步履蹒跚地走到我们面前,用他那略带生涩的汉语说:“远方的朋友,欢迎来到我们的家,彝族年是我们最快乐的日子,希望你们也能感受到这份喜悦。”

那一刻,我们被这份突如其来的热情深深打动。在随后时间里,村民们陆续对我们开展了“喝酒”文化的轮番攻战,体验了一场场原汁原味的彝族年庆典。不仅如此,那家门前挂着象征吉祥的羊角,屋内火塘边燃烧着熊熊的火焰,映照出每个人脸上洋溢着的幸福笑容,那一刻,节日的浓厚氛围被渲染浓厚。

最难忘的是,我们参与了他们的传统仪式——“过年猪”的宰杀与分享。这是一项庄严而又神圣的活动,象征着对祖先的敬仰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祈愿。当那头精心挑选的年猪被缓缓牵入院子,村民们围成一圈,唱着古老的歌谣,进行着简短的祭祀仪式后,年猪被迅速而熟练地宰杀,其肉被切割成小块,按照传统习俗稍加烹饪便分配给到场的客人,也包括了我们这些外来的客人。那一晚,我们围坐在火塘旁,品尝着用新鲜猪肉制作的各类美食,如坨坨肉、酸菜汤,还有醇香的荞麦酒,感受着彝族人民的热情与淳朴,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满足与幸福。

除了美食与欢聚,彝族年的另一大亮点便是那些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我们观看了彝族的传统舞蹈“阿普搓搓”,那是一种模仿祖先劳作与生活场景的舞蹈,舞步粗犷而有力,展现了彝族人民的坚韧与乐观;还参与了“朵洛荷”活动,年轻的女子们身着艳丽的民族服饰,手持花伞,边唱边跳,歌声悠扬,舞姿曼妙,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彝族年里,我们与村民们同吃同玩,共同体验了彝族年的每一个细节,从早到晚,欢声笑语不断。这份跨越地域与民族的深厚情谊,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无论身处何方,人心之间的温暖与连接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如今,新年已过,凉山彝族年的记忆仍鲜明如初。它不仅让我深刻体会彝族文化的深邃,更让我懂得了珍惜与感恩——珍视每场邂逅,感激每份援手与扶持。在这特别的时刻,愿凉山传递的温情与福祉,能穿越重重山水,温暖每一位旅途中的心灵,共迎满载希望与爱意的新春。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