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因何而毁灭? |
|
|
|
我抬头望向一片忙碌的工地,阳光在钢架间洒落,斜向铺在我的脚尖,时间每向前一步,它便退后一步,直到它走到终点。在我眼中,那不是冰冷的钢筋水泥,而是一座金碧辉煌,美得不可方物的金阁——是沟口那少年心中永不落幕的灿阳,是卑微仰望的坐标,也是毁灭的引线。 在小说《金阁寺》中,金阁于主人公沟口而言,近乎神祇,凛然不可侵犯,它的存在使沟口无法靠近,又难以逃离,让他自惭形秽,又引他飞蛾扑火。最终,一把冲天的毁灭之火在金阁摇曳起舞,那是沟口对永恒之美的终极拥抱,亦是拥抱不得的绝望解脱。我再次抬头仰望工地那庞大而沉默的钢架,恍惚间,眼前的钢筋架构和小说里辉煌的金阁逐渐重叠,我仿佛置身于金阁面前,不禁疑惑道:是什么导致沟口最终选择了焚烧他最尊崇的金阁,美因何而毁灭? 在工程领域里,建设蓝图便是美与秩序的化身,是土木人心中的金阁。那些线条流畅而优美,那些数字精确而迷人,它们共同描摹着工程的轮廓,让一座座庞然大物拔地而起。然而,蓝图高悬如神谕,却还是会被工地的尘沙遮蔽光芒。有的工程原本设计精良,材料亦应坚实可靠,却被某些人偷梁换柱,使本该完美的工程,在完工不久后就露出斑驳的伤痕。当劣质的砂石混入混凝土,当钢筋的尺寸悄然缩水,当细微的背叛不断累积,宏伟的金阁便被埋下腐朽的种子,图纸上光洁无瑕的梦便于无声处被蚕食。 但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金阁被毁之前竭力守护;他们挥动手中规尺,使每一份合同更严密,每一次验收更严谨,每一回招投标更公正;他们奔波于各个项目之间,翻查资料,检验设备,询问工程进度与质量,用一次次的叩问与丈量加固理想与现实的交界点;他们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穿行,在合同文本的海洋里探索,严谨地搭建起一套严密而坚固的“精神脚手架”,层层环绕着工程建设的金阁,支撑着它不因贪婪的蛀蚀而倾斜、倒塌。 他们便是纪检工作者,他们的工作看似是约束,实则是一种美丽的共建。与热火朝天的生产工作不同,纪检工作更多是于无声处听惊雷,用规尺和准则,在现实中搭起虚拟却坚韧的防护架,保护着巍然耸立的“金阁”免于遭受贪欲的焚毁。这份工作不是对美的约束与囚禁,而是以责任为榫卯,将飘忽的蓝图铆钉在广袤的大好河山里。当图纸上的工程在拔节生长时,正是纪检人员扮演着工程建设的脚手架工,用刚性的制度执行,来深化作风建设,涵养政治生态,推动风清气正的生态转化为优质生产力。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美因蚁穴溃堤而毁,而美之存续,靠的是为它激浊扬清,撑起钢筋铁骨的人,他们是金阁免于毁灭的隐形守护者。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