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四局文苑

与山共生,随风共舞

发布日期:2025-08-29 信息来源:第三分局   作者:明键   字号:[ ]

云南的山总是与众不同。它们不似北方的山那般棱角分明,也不像江南的山那样秀气温婉。楚雄州大姚县的老西山,更是独具一番风貌。山峦起伏如凝固的波涛,林木葱茏若翠色的海洋。而如今,在这片苍翠之上,添了几笔银白的点缀,那是老西山风电场的风力发电机组,正在云卷云舒间缓缓旋转。

初次得见无人机拍摄的画面时,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条蜿蜒盘旋的进场道路。它自山谷深处徐徐而上,依着山势,循着地形,宛若一位谙熟山性的向导,领着来访者渐入群山之怀。这条路不事张扬,不曾霸道地劈开山体,而是谦逊地偎依在山峦之间,与自然相融无间。想必设计之时,工程师们必是费尽心思,既要保证道路通达,又要尽力护住山间的一草一木。

及至山巅,十六台风机巍然矗立。洁白的塔筒直指苍穹,三片修长的叶片在风中悠然转动。远望之,不像工业造物,倒像是山间生出的洁白花朵,伴着流云舒卷,随着山风轻摇。风大时,它们转得稍快些;风缓时,便慢下几分,总是不急不躁,从容自若。

这些风机的叶片每日迎风转动,将老西山上自古不断的山风化作清洁电能。它们不言不语,却默默工作,将产生的电力汇入电网,输往需要的地方。山下的村庄,远处的城镇,或许正用着由此而来的光明。灯下读书的孩童,夜间赶路的行人,医院中运转的设备……老西山的风,以电的形式,悄然融入千家万户的生活。

建造这般工程实非易事。工人们需将每段塔筒、每片叶片运至山顶,其间艰辛可想而知。但他们小心谨慎,尽可能不惊扰山间生灵,不破坏自然生态。施工过后,还特意做了植被恢复,使风电场与群山融为一体,不见突兀,唯有和谐。

风电场建成后,源源不断地送出清洁电力。这些电能替代了不少煤炭消耗,减少了碳排放,却从不张扬功绩。它们只是日复一日地转动,如同山间呼吸般自然。对于当地居民而言,风电场不仅带来了光明,也成了山中一景。时常有人驻足远望,看风机在云雾间若隐若现的景致。孩子们则觉得新奇,将这些巨大的风机比作“会发电的大风车”。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掠过山脊,风机的叶片便开始泛着金光,在朝霞中悠然旋转。午后,山风渐起,它们转得更加起劲,却依然安静如初。至若黄昏时分,夕阳为白色的塔筒镀上暖金色,它们便成了山间最宁静的守望者。夜幕降临,山下灯火渐次亮起,其中便有来自山上的风的馈赠。

风电场运行以来,不曾惊扰老西山的宁静。山间的风依旧清爽,林木依旧苍翠,鸟鸣依旧清脆。不同的是,如今的山风除了撩动树梢、拂过人面,还多了一重使命,化为光明,照亮夜晚。

站在山脚下仰望,那些风机仿佛自古以来就生长在那里,与山、与云、与风达成了某种默契。它们不语,却诉说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能;它们不动,却演示着生生不息的能量转换。

老西山的四季依旧更迭。春时,山花烂漫,风机在花海中旋转;夏日,绿意葱茏,它们在浓绿间隐现;秋季,层林尽染,它们与五彩山林相映成趣;冬令,山色沉静,它们在一片苍茫中悠然自若。风霜雨雪,四季轮回,风电场已然成为老西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风机将继续屹立在山巅,栉风沐雨,默默工作。它们不像烟囱那般喷吐浓烟,不像机器那般轰鸣作响,只是安静地借取天地间的风,转化为人类所需的能量。这种方式不事张扬,却最为长久;不显突兀,却最为深沉。

风吹过老西山,掠过林木,拂过风机,不带一丝烟尘,不留一点污染。而风电场只是静静地立在那里,日复一日地做着同样的事情——将自然的馈赠转化为光明与温暖。这样的相伴,不惊不扰,却润物无声;这样的相守,不声不响,却绵长恒久。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