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四局文苑

【品牌采风】气味盲盒:孟底沟的嗅觉地图

发布日期:2025-09-05 信息来源:第三分局   作者:靳羽茜   字号:[ ]

孟底沟的每一处都似一只密封的盲盒,唯有亲临者方能拆封,嗅到其中封存的气味秘语。隧洞深处弥漫硝烟与岩尘,江岸交织水汽与薄荷,苗圃散发松脂与沃土。高空缆索带着钢索灼热,危岩处飘着钻头焦煳与地衣腥甜。每一处都被山河调香,封存着工程与自然碰撞的嗅觉记忆。

撕开隧洞盲盒的密封条,率先冲出的是炸药爆破后残留的硝烟味,带着刺鼻的硫磺气息。继而涌来的是岩石裂隙水的腥气,清冷如铁。挖掘机履带碾过碎岩,扬起石灰质的粉尘,干涩地呛入鼻腔。最深处的作业面上,钻头与花岗岩剧烈摩擦,逸出金属灼热的焦煳味,仿佛能看见火星溅落的轨迹。但生命总能找到缝隙。渗水处滋生的墨绿色苔藓,指腹捻开是阴湿的土腥;工人安全帽里浸透的汗酸,与饭盒中辣椒酱的辛辣交织,所有这些气味都被密封在隧洞的盲盒中,等待每一次爆破后的重新调配。

拆开江畔盲盒的瞬间,大渡河支流的水汽便扑面而来。晴日里是太阳烘烤河床的暖湿气,裹挟着泥沙的土腥;雨后则变为清冽的矿物质气息,带着上游森林腐殖土的微酸。岸边的气味更为纷繁。野生薄荷被踩碎后迸发的清凉;运沙车倾泻时扬起的干燥尘土,这些气味被江风搅拌、稀释、重组,每时每刻都在拆出不同配比的自然与人工的混合盲盒。

苗木培育区旁的公路边坡,也藏着一只天然的盲盒,封存着植物最本真的气息。这里没有精心栽培的松苗,而是簇拥着顽强的野花与耐旱的仙人掌。烈日炙烤着沙砾,蒸腾起干燥的尘土气。丛丛小黄花在热风中摇曳,散发出微弱的、带着药感的清苦甜香。仙人掌的厚实茎片被晒得滚烫,散发出一种近乎青涩的、类似草汁的植物气息,若不小心掰断,则会溢出更为浓稠湿润的草木腥气。车轮偶尔碾过散落的枯草,扬起一缕短暂的、阳光味道的干香。每一次路过,都能拆开这盒封存着顽强与燥热的荒野气息。

缆索吊的盲盒高悬于江上百余米。拆开它,先闻到的是钢缆与滑轮摩擦产生的金属炙热感,混着防锈油剂的化学香气。电机运转散发的电路焦煳气,在高空稀薄空气中格外锐利。吊篮升降间,运送着不同的气味盲盒:新钢筋的铁锈味、水泥袋的粉尘气、工人餐盒中的炒菜油香。山风时而拆开远山的盲盒,送来冷杉林的寒香;时而撕开江面的密封,卷起水汽的湿润。在这高空之中,每一阵风都在拆解着不同来源的气味盲盒。

危岩治理现场的盲盒里,封存着山体剖开后的气息。钻孔机啃噬岩层,扬起石灰质的干粉;锚杆注入水泥浆,溢出硅酸盐的碱腥。新鲜岩断面散发的矿物锐气,与风化面的土腥形成鲜明对比。治理后喷播的草籽已悄然发芽,嫩绿的草腥味试图覆盖机械的气味;地衣在裂隙处顽强生长,释放出微弱的腥气;甚至监测仪器也在散发塑料壳体的工业味。这只盲盒每天都在变化,记录着伤口愈合过程中自然与人工气味的消长较量。

孟底沟的盲盒永不重复。工程终会结束,机械终将撤离,但这些拆封过的气味盲盒早已将每一个瞬间封存,融入山岩的肌理,成为大地记忆库中永不消散的嗅觉标本。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