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热浪里的攻坚记 |
|
|
|
小暑的风,裹挟着热浪掠过陇原群山。太阳把岩层晒得发烫,空气里翻腾着“上蒸下煮”的暑气,蝉鸣在密林里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而比这暑热更炽烈的,是黄龙抽水蓄能电站工地上的攻坚热浪。 此时的进场交通洞洞口,刚从掌子面出来的钢筋工老李摘下安全帽,随手抹了把脖子上的汗,笑着对旁边递水的年轻工友说:“小张,你看这汗珠子掉地上,‘滋啦’一声就没了,比咱食堂的开水还烫!”额角的汗珠砸在滚烫的钢板上,瞬间蒸腾成白雾;洞内,支护班组正趁着“早班凉”抢工,反光条在幽暗的洞室里划出流动的光带,与岩壁渗出的水珠碰撞出细碎的声响。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但进度不等人。”项目经理抹了把脸,工装后背的盐霜印子像幅抽象画,“这洞还差最后两百多米,咬咬牙,让它在伏天里‘钻’到底来!” 上库大坝的坝肩上,同样是一派热火朝天。质量员王彪在坝坡上来回穿梭,脚踩在被晒得发烫的混凝土面上,鞋底像粘了层胶水。“李工,东边坝肩高程差了两公分,得再调调模板!”他对着对讲机喊,声音里混着喘息,防晒袖套早已被汗水浸透,贴在胳膊上像层湿纸。 工地上的“暑战”自有章法。项目部把施工表调成“日出而作、日烈而歇、日西再干”的节奏,正午的烈日下,爱心驿站里的绿豆汤、藿香正气水码得整整齐齐;安全员有时提着药箱在各作业面巡查,额温枪扫过每个人的额头,像在给这场攻坚仗“测温”。而到了傍晚,暑气稍退,整个工地又成了沸腾的熔炉:隧洞里的风钻机重新嘶吼,拌合站的灯光刺破暮色,运渣车的车灯在盘山路上连成流动的星河——这是与暑热赛跑的另一种姿态,把白天欠的进度,在晚风里抢回来。 最动人的莫过于掌子面的“冰火交响”。洞外路面是38℃的高温炙烤,脚踩在地面都觉灼烫;洞内却因裂隙水不断渗出,岩壁上凝着细密的水珠,工人们的劳保鞋裹着泥泞,衣服在洞外被汗水浸透,进洞又浸满寒气,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后背上结出一层薄薄的盐霜,像给工装镶了道白边。“你看这刚炸开的岩面,温度比体温还高呢!”老焊工王师傅拍着岩壁笑,焊枪的火花溅在他护目镜上,“小暑不算啥,等这洞通了、坝成了,咱喝庆功酒时,这暑热都是甜的!” 山风猎猎作响,与焊花的滋滋声、风钻的突突声、指挥的哨子声搅在一起,成了小暑里最昂扬的施工号子。 远处的苍山被晚霞染成金红,近处的隧洞正以每日数米的进度向着山腹掘进,坝体在暮色中悄然“生长”——在这“上蒸下煮”的节气里,黄龙建设者们把暑热当作淬火的烈焰,让工程的筋骨在热浪中愈发坚韧,那些汗湿的工装、磨亮的钢钎、穿梭的身影,正酿成这个夏天最动人的风景。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