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四局文苑

给安全帽装上“安全眼”

发布日期:2025-07-16 信息来源:第三分局   作者:沈共亿   字号:[ ]

在环北广西D1标项目部施工现场,每位一线作业工人佩戴的安全帽上都多出了一个小巧醒目的“安全眼”。

当作业工人准备上岗前,都会不时听见班组长那声音洪亮的叮嘱声:“进入工地前、自觉守安全,请大家统一把装了‘定位器’的安全帽戴好!”这声声叮嘱,如同晨钟暮鼓,在工地的每一个角落回响,时刻提醒着工人们安全的重要性。一线作业工人都非常形象地比喻为“安全帽上这个‘定位器’,就是我们的‘安全眼’。”这简单而贴切的比喻,不仅道出了“定位器”的重要作用,更体现了工人们对自身安全的重视和对这一创新举措的认可。

项目部为每名劳务工人在安全帽上装的“定位器”信息涵盖齐全,管理人员只需在洞口显示屏上便可查询到今天进洞施工作业人员的姓名、工种等信息。这个小小的显示屏,就是安全管理的“智慧之眼”,透过它,管理人员能对洞内作业情况了如指掌。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工地,工人们陆续来到洞口准备进洞作业。他们整齐地排好队,依次将安全帽上的“定位器”与洞口的信息识别系统进行对接。随着“滴”的一声轻响,工人的个人信息便清晰地显示在显示屏上,同时,系统自动记录下进洞时间。这一过程快速而有序,不仅避免了传统人工登记的繁琐和误差,更确保了每一位进洞工人的信息准确无误。

在隧洞深处,复杂的施工环境和多变的地质条件时刻考验着工人们的安全。而“定位器”就像一位忠诚的守护者,时刻陪伴在工人身边。它不仅能实时定位工人的位置,还能与工地内的各种安全监测设备联动。当洞内某区域的瓦斯浓度超标或者顶板出现异常松动时,“定位器”会立即发出警报声,同时将危险信息传输到管理人员的终端设备上。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定位器”提供的位置信息,迅速组织相关区域的工人撤离到安全地带,为工人的生命安全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除了保障安全,“定位器”还在工地的日常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定位器”能记录工人的考勤情况,避免了传统考勤方式中可能出现的代打卡等违规行为,提高了考勤管理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随着工程的不断推进,环北广西D1标项目部的“定位器”安全管理模式也在不断优化和完善。项目部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对“定位器”进行维护和升级,确保其性能稳定可靠。同时,还加强对工人的培训,让每一位工人都能熟练掌握“定位器”的使用方法和应急处理措施。在项目部的努力下,“定位器”已经成为工地安全管理和生产运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每一位工人与项目部的安全管理紧密联系在一起。

如今,在环北广西D1标项目部的工地上,那顶顶带着“安全眼”的安全帽已经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它们见证着工人们的辛勤付出,守护着每一位工人的生命安全,也见证着项目部在安全管理创新道路上的不断探索和前行。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