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采风】穿土破岩时,听见济南的心跳 |
|
|
|
当盾构机的轰鸣声在济南地下深处持续回荡,那不是冰冷的机械噪音,而是这座城市心脏的有力搏动。一条钢铁脉络正沿着预设轨迹悄然生长,每一次推进都在与泉城的历史对话,每一次突破都在书写着新时代的传奇。济南地铁9号线的盾构施工,既是一场与复杂地层的博弈,更是一曲建设者用匠心与汗水谱写的攻坚乐章。从首台盾构机始发至今,每一次刀盘转动、每一环管片拼装,都在泉城地下刻下属于时代的印记,都在诉说着人与城市的深情相拥。 济南的地下从不是坦途,是被泉水浸润了千万年的地质迷宫。开源路站往小清河东站去的方向,粉质黏土像被泉水泡软的棉絮,又裹着承压水的暗涌,稍不留神便会引发塌方。“昆仑52号”“昆仑53号” 两台盾构机在这里化作精密的手术刀,40%开口率的四主梁刀盘温柔地剖开土层,四道尾刷与聚氨酯密封织就的防水屏障,将地下水挡在“刀”外。2024年深秋,当这两台机器先后破壁而出时,隧道内壁的管片还带着地层的余温,成为本工区首条双线贯通的地下通道——那是钢铁第一次完整触摸到济南地下的柔软肌理。 开源路站至王舍人北站的区间,更像大地设下的谜题。卵石层与黏土层交替堆叠,像一盘杂乱的棋子;纵断面的“V”字型陡坡让盾构机如走钢丝,12.33米的最小覆土之上,是城市跳动的脉搏。建设者给盾构机换上“合金齿刀 + 撕裂刀”的“利齿”,动态调整的开口率让刀具磨损减少两成;每推进十环,“智能监测 + 人工复核”的双控机制便会给盾构机 “校一次准星”,将姿态误差锁在±50毫米内——不及半掌宽的精度,是对泉城地下的敬畏。2025年暮春,右线提前32天贯通时,刀盘上还嵌着带血丝的卵石;五月底左线破壁而出,1251米的隧道内壁光洁如镜,总承包部的表扬信上,墨迹都浸着对这场“地质攻坚战”的敬意。 最惊险的是凤鸣北路站到毛庄站的567.8米。地下管线如城市的毛细血管,各类管线在头顶交错,最小6.1米的竖向净距,容不得半点差池。建设者用 “同步注浆 + 二次注浆” 在管片背后织就密不透风的“防护网”,100%的填充率让沉降始终停留在有效范围内。定制刀盘缓缓转动,超挖刀精准修正轨迹,2025年春夏之交,左右线先后贯通,右线更提前52天告捷。地面上的水管仍在流淌,雨水管依旧承接甘霖,没有人察觉,地下曾有钢铁巨物悄然路过,像怕惊扰沉睡的老者。 盾构机的“铠甲”从不冰冷,每一处改进都是与地层对话的密语。富水卵石层里,螺旋机多了道伸缩缝和观察口,再不会被浑圆的卵石卡滞;“Z”形双闸门像两道默契的门扉,交替开闭间化解了喷涌的水压;4道盾尾刷围成3油脂腔,迎水面的首道改成“L”型,既扛住了水压冲击,又不让珍贵的油脂外泄——这些细碎的巧思,让钢铁机器在高水压地层里如鱼得水,仿佛天生懂得济南地下的脾气。 开源路站的地连墙曾卡在胶结粒岩里,那岩层坚硬如铁,成槽机的钻头撞上去只冒火星。建设者想出 “旋挖钻开路,成槽机跟进” 的法子,先让旋挖钻钻出细细的“先导通道”,再让成槽机顺着通道掘进,工效一下提高近三成。毛庄站的旋流池软土回填区,是片松散的 “烂泥塘”,盾构机稍一用力就会陷进去。“袖阀管注浆+深层搅拌桩” 提前在这里筑起2米厚的“加固帷幕”,配合“慢推快搅”的节奏,机器像在松软的蛋糕上切直线,竟实现了零沉降穿越——松散的泥土在技术的温度里,变成了坚实的路基。 2025年早春启动的劳动竞赛,给地下施工注入了春日的生机。“科学谋划强履约,真抓实干求实效”的标语贴在盾构操作舱旁,更刻在建设者心里。开王区间右线提前32天贯通,左线用更少时间完成700 环掘进;凤毛区间右线早52天破壁,毛庄站的基坑里,4块主体结构板超计划完工。这些数字背后,是管理人员捧着图纸熬夜优化的分工,是产业工人围着刀盘比对学习的专注,是所有人朝着同一个方向的协同发力。 党员的身影,是地层深处最亮的光。开王区间穿越风险源时,技术攻关小组的党员们守在监控屏前,连续几十个小时盯控参数,眼睛里布满血丝却不肯离开;春节万家灯火时,党员先锋队留在井下,盾构机的轰鸣声里混着他们的笑语,成了最特别的年俗。“党员责任区” 的牌子挂在管片堆放区,“党员安全示范岗”的红袖章在基坑边晃动,连属地街道的居民都知道,地下有群戴党徽的人在守护着城市的根基。他们帮群众解决了多起诉求,从管线迁移到噪音扰民,红色力量穿透地层,成了施工顺利推进的底气。 今天,盾构施工已走完所有历程。未来某天,当银色列车驶过这些地下长廊,乘客或许会望着窗外的黑暗出神,却不会知道这里曾有过怎样的攻坚故事。但那些留在管片上的掌纹、沾在刀盘上的岩屑、刻在岩层里的坚持,早已和济南的泉脉融为一体——那是钢铁与大地的和鸣,是建设者与城市的心跳,是属于这座城最深沉的奠基礼。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