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四局文苑

灯火群山

发布日期:2025-07-08 信息来源:第三分局   作者:毛龙宇婷   字号:[ ]

竹寿项目部的日子,是在山风与机械的协奏中铺展开的。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艰难地攀过巍峨的山脊,将金色的光斑洒在大坝上时,工地的脉搏便有力地跳动起来。然而,在这宏大的建设图景里,最触动心弦的,往往是那些俯身于平凡岗位、默默发光的瞬间。

食堂的晨光,是项目部最早的暖意。天未大亮,食堂已是灯火通明。李阿姨系着围裙,身影在氤氲的蒸汽中忙碌。翻滚的米粥、蒸腾的包子、咕嘟的玉米汤,香气弥漫。早班的工友带着寒气涌入,一碗热粥、几个包子递来,升腾的热气瞬间点亮惺忪的眼和空荡的胃。李阿姨温和的笑容,像灶膛里跳动的火苗,用朴实的烟火气,熨帖着每一个即将投入劳作的胃和心。“吃饱了不想家,干活也有劲儿!”她朴素的话语,道尽了这盏“后勤灯塔”的意义——为一天的征程注入安稳的底气。

隧洞深处的凝眸,是质量的无声誓言。深入山腹的输水隧洞,空气湿冷,弥漫着混凝土与钢铁的气息。巨大的衬砌台车旁,聂主任的身影凝练如石。他手持强光手电,光束如精准的刻刀,一寸寸扫过新浇筑的混凝土表面。汗水沿着他沾着泥点的脸颊滚落,滴在冰冷的洞壁。他时而贴面细察平整,时而屈指轻敲辨音。指挥振捣工人的声音,在机器的轰鸣中格外清晰:“这边!再补两分钟!要出浆,听声音变‘实’!衬砌是隧洞的‘里子’,马虎不得!”那佝偻于混凝土壁前的身影,沾满泥浆却目光如炬。他手中那束执着的光,就是这幽深隧洞里最醒目的“质量灯塔”,只照亮方寸,却以千钧之重,守护着未来输水“动脉”的百年畅通。

坝顶烈日的守护,是工艺的精准刻度。午后,库区坝址烈日灼灼。大坝上游面板浇筑仓内,混凝土如灰缎倾泻。年轻的小司站在操作台上,安全帽下是晒得通红却异常锐利的脸。汗水浸透反光背心,他紧握对讲机,目光如鹰隼般锁定摊铺厚度、振捣密实度、止水带接口:“注意坡度!控制速度!振捣跟上!”指令清晰果断。他在操作台上不时蹲身检查混凝土和易性、混凝土摊铺均匀度、振捣是否消泡。在炽热阳光与飞扬尘土中,他挺立、奔走、俯身的身影,如同浇筑前沿的“工艺灯塔”。那光芒,是规程的刻度,是实时的监控,是年轻的肩膀扛起大坝未来抵御水压的坚韧“肌肤”,每一滴汗水都在浇灌无声的质量誓言。

傍晚小院的微光,是港湾的温情脉动。夕阳西下,项目部小院渐次生动。技术员小刘蹲在板房门口,耐心为新同事讲解图纸难点,夕阳拉长了探讨的剪影;安全员老王沙哑着嗓子,反复叮咛着明日安全要点,关切溢于言表;物资办的小朱眉头微蹙,在电脑前核对物资清单,只为明日顺畅。这些身影,浸润着疲惫,更透着坚持,是项目部黄昏里温情的注脚。

原来,人间的灯塔,不必巍峨入云。它就蕴藏在食堂递出热汤的温暖掌心里;闪烁在幽深隧洞老师傅那束审视混凝土的执着光束中;凝结于炎炎坝顶年轻技术员晒红脸庞上那锐利的专注深处;也存在于每一次平凡的交流、每一份无声的坚持所散发的微芒里。

在竹寿水库扩建的深山峡谷,每一个平凡岗位上的身影,都是一座独特的灯塔。他们发出责任之光、技艺之光、关怀之光、协作之光。光芒或许微弱,只及方寸;或许短暂,只在一瞬。然而,正是这无数微光的汇聚与接力,才在这片热土上,构筑起一座无形的、坚实无比的“灯塔群”。它们不仅照亮工程建设的每一步,更以其坚韧与温暖,照亮彼此前行的路。终有一日,这平凡之光汇聚成的星河,将点亮一方百姓。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