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栏河边 |
|
|
|
七月的房县,绿意葱茏,连空气中都氤氲着植物生长的清新气息。沿着马栏河边的步道缓步而行,两侧的柳树正舒展着柔软的枝条,浅风一吹,轻轻扫过河面,带起层层涟漪。我望见阳光在清澈的水面上跳跃,仿佛洒下一地碎金,又像一封久远来信,在时光深处沉睡多年后,终于再次稳稳落入掌心。身旁,有蝉鸣悠长,有孩子的笑声从不远的广场上传来,这座县城的夏天,比从前更明亮了,也更有呼吸感。 自项目开展以来,团队长期驻扎现场,深入城区街巷、河边沟底,见证着马栏河从浑浊走向清澈的每一步过程。如今项目即将完工,回望马栏河的转变,也是在回应初心的召唤。 最开始来到这里时,马栏河还不能称作“美丽”。河岸低洼处常年滞水,沿岸排口污水直排让人不敢靠近,雨污交错的老旧管网早已不堪负荷,每逢暴雨,污水倒灌的场景让人揪心。那时候,沿河居民常说:“河就在家门口,却不敢开窗。” 而我们的任务,正是让这条河重新呼吸。 项目启动后,我们主要聚焦在县城区的雨污管网修复与扩建,以及污水处理厂的技改消缺。每天从清晨开始,施工人员便分布在河岸附近的街巷中,挖沟、架管、调试设备,有时汗水混着泥水,干一整天身上都找不到干燥的地方。我们深知,这是一次从“源头”出发的系统治理,只有管得住地下的水,河里的水才会真正清。 白天在城区街巷穿梭施工,夜晚在灯光下继续管线铺设,成了这段时间的常态。尤其是在冬季,低温与雨雪加大了不少细节难度。哪怕严寒裹身,工程不停,进度也始终没有懈怠。 每一个在泥水中完成的节点,都是上百次图纸讨论、现场勘测和反复协调的结晶。虽然鲜有掌声,但当一个个老旧管道被替换,污水不再直排,从前浑浊的支流慢慢开始泛起波光,一切终有了回报。清晨,耳边再不是滴滴哗哗的排污声,而是河水自然流动的潺潺声音,在不经意间敲打心弦。有人说:“我们不是在修下水道,是在帮这一片地找回干净的水。”当时听来觉着俗,但现在想起,却是沉甸甸的真实。 除了工程人的坚持,我们还有志愿者的温柔。 建设之余,我们时常组织“清河行动”,呼吁大家一起守护这条再生的河。项目部志愿者们穿上整齐的蓝色马甲,带上垃圾夹和环保袋,沿马栏河步道缓缓前行。春日暖阳下柳绿花红,孩子追着蝴蝶奔跑而过。我们弯腰拾起散落的塑料瓶、烟头、旧报纸,偶有路人见状,也会驻足加入。一位老大爷曾在河边看我们捡垃圾良久,最终走过来对我说了一句话,我至今记得:“这河,是变好了,前几年我哪想到还能站这儿钓鱼。” 是的,变化不仅止于工程这一端,更延伸到了人们的心里。当河水清了,岸边绿了,人也回来了,鸟儿也开始多了。曾经无人问津的水岸,如今成了亲水广场、休憩长椅、小型湿地公园的连接带。婆娑树影下,老人在吊床上打盹,小孩跨着滑板车呼啸而过,年轻人则结伴在步道上慢跑。那些不在蓝图之中的画面,成了我们最珍贵的“验收成果”。 如今再次走在马栏河边,阳光洒在河面上,透过澄澈的水能清晰地看到底部灰白的卵石与螺壳。水草随波摆动,几尾银色小鱼从石缝中穿梭而过,宛如精灵。河边种满了鸢尾、芦苇与马蔺,几只白鹭立在石堤上踱步小憩,偶尔展翅飞起,像落在城市之上的一抹诗意。而不远处,一位年轻妈妈正在拍照,两个孩童在她身旁追着一只橙黄的风筝奔跑,欢笑回荡在河岸。 这一切,正是我们为之努力的意义。这条曾被遗忘、被厌弃的城市之水,如今,清澈地流过城中央,也流进了人们的心田。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