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四局文苑

七月南街村行记

发布日期:2025-07-03 信息来源:华中公司   作者:敖圣敏   字号:[ ]

晨光初透薄雾,平漯周高铁项目的架桥机在熹微中浮出冷色,如蛰伏的巨兽静卧大地。车轮碾过缀满露珠的乡道,载着我们驶向那个被青纱帐包围的村落——此行不为仪式名目,只为追寻一条深植血脉的精神轨道。

初入南街村,无垠的玉米地便撞入眼帘。七月的绿浪沉甸甸地涌动,淹没了低矮的屋舍,唯见村口汉白玉雕像刺破青纱帐的轮廓——十米高的毛泽东塑像静立东方红广场,右臂前伸,目极远方。基座上“为人民服务”的毛体字如烙铁般深刻,身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巨幅画像列阵相随,仿佛一段凝固的红色长河。风过处,玉米叶沙沙作响,与广场广播站流淌的《东方红》旋律交织,将时光揉成奇特的褶皱。

跟随讲解员步入发展史陈列馆,褪色的账本与磨损的农具在玻璃柜中沉睡。一张集体劳作的旧照片攫住我的目光:数十脊梁在烈日下弯成同一弧度,汗水浸透的布衫连成磐石般的整体。“这是南街村的筋骨。”讲解员指尖划过照片,“当年党员带头以无私为黏土,用信念作炉火,把散沙淬成了钢铁。”广场文化区矗立着“共同富裕”主题雕塑群,阳光镀亮群像昂扬的眉宇。当解说提到村里集体婚礼的盛景——新人向毛泽东像鞠躬,获赠《毛主席语录》与金质像章时——我蓦然懂得,那雕塑的基石正是万千双手共同托举的星辰。

在伟人雕像前站定,玉米的清气裹挟热浪扑面。我们肃立如林,右拳举过肩头。入党誓词从胸腔涌出,八十个字如八十颗铆钉,在晨光里铮铮作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声浪撞击汉白玉基座,反弹进我们滚烫的耳膜。这尊曾见证村民在桃花笔会挥毫赋诗、在集体食堂分享饭食的雕像,此刻化作沉默的证言人——它听过半个世纪的风雷激荡,此刻正将那些以生命熔铸的誓言,重新锻打进我们的骨骼。

归途车窗如流动长卷。玉米的绿浪涌向地平线,忽被远处高铁工地上腾起的钢梁截断。工友们的身影在焊花中起伏,架设轨道的姿态带着野草诗社农民诗人吟哦时的专注——那些“一身风霜一腿泥”的泥腿子诗人,能在劳作间隙口占成章,将生活淬炼成“滚一身泥巴,团一首泥土味道的小诗”。而我们夯实的每一寸路基,拧紧的每一颗道钉,何尝不是写给大地的诗行?这诗行里,有陈列馆旧照片中磐石般的脊梁,有共同富裕雕塑里千万双托举的手,更有汉白玉基座前我们胸腔里奔涌的八十个滚烫字眼。

暮色浸染车厢,钢轨的余温从掌心蔓延至心口。伟人雕像托举的誓言与钢铁长龙驮载的未来在此刻焊接——那八十个字如钢轨下的道钉,将过去与未来铆死在同一个方向。当青纱帐在晚风中翻涌如海,我忽然彻悟:我们以钢轨为笔书写的,何止是山河的通途?更是用血肉与钢铁,在神州版图上续写入党誓词里永不褪色的承诺——让信仰的轨道穿过七月沉甸甸的绿,直抵人民所向的黎明。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