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柳水闸的秋日私语 |
|
|
|
|
当北国已披上银装,海南的秋天才踩着碎金般的阳光姗姗来迟。在文教河畔的坡柳水闸工地,这片被热带季风宠惯的土地,终于显露出它少见的温柔——晨雾裹着江面升腾,像给钢铁闸门蒙了层纱;工人们褪去汗湿的背心,换上长袖工装,在渐凉的秋风里继续编织着水的驯服术。 秋阳淬炼的钢铁 十月的阳光不再咄咄逼人,它斜斜地穿过椰林,在闸墩上投下斑驳的影。老师傅蹲在启闭机房伸缩缝旁,用砂纸打磨着墙面棱角,他的动作比夏日里更从容,仿佛在雕刻一件艺术品。“这水泥得配着秋光才养得好,”他笑着对徒弟说,“温度低了,凝固得慢,但筋骨更扎实。”远处的吊车依然忙碌,但轰鸣声里多了几分沉稳,像老牛拉犁般踏实地啃着工期。当特种水泥缓缓注入岩缝,我忽然明白,这最像黎族阿婆织锦——经线是钢筋的刚毅,纬线是秋水的柔情,交织成抵御洪流的铠甲。 坡柳水闸加固工程已进入冲刺阶段,启闭机房下锃光瓦亮得闸门与椰林相映成趣;管理房外立面装饰的格栅在秋阳下泛着温润光泽。水库防浪墙加高工程同步推进,混凝土浇筑采用分层振捣工艺,确保每层密实度达标。项目团队实时监测施工质量,让百年工程经得起时间检验。 舌尖上的秋味 午休时的塑料棚下,热气腾腾的土灶成了秋日驿站。大叔端出刚烤的芋头,焦香混着泥土气;阿姐的椰子糕甜而不腻,配着文教河蒸腾的水汽,竟吃出几分江南的温润。“宋工,尝尝秋菠萝!”新来的文昌小伙递来金黄的果肉,汁水清甜如初降的秋雨。工友们围坐一圈,用闲聊着家常,偶尔有落叶飘进饭盒,便笑着拨开——这场景,像极了东坡先生笔下的“椰林深处,烟火人间”。 食堂墙上贴着最新更新的菜谱,食堂门口新增了“尧龙水库进度表”“龙滚挡潮闸倒计时”和“文曲挡潮闸装修进度”三个板块。尧龙水库的同事们回来吃饭时,总爱围着进度表算日子:“加把劲,尧龙水库就要完工了!”下园节制闸的小韩则盯着脚手架拆除倒计时,笑着说:“等拆了脚手架,咱得好好喝一顿!”文曲挡潮闸的师傅们看着启闭机房刮腻子的进度,打趣道:“这腻子刮得比咱的脸还光溜!”食堂里,各工点的讨论声和饭菜香混在一起,像极了工地上的交响乐。 秋色浇筑的永恒 夕阳西下时,闸门镀上一层暖金,监理老林总爱带着卷尺巡场。他抚摸着新浇的混凝土,眼角的皱纹里盛满骄傲:“这闸门要管百年,得经得起秋霜冬雪。”确实,当百年后的子孙触摸这道青铜色的屏障,会感知到2025年秋天的温度——那些嵌在闸墩里的安全帽划痕、对讲机挂绳的勒痕,甚至某个实习生刻下的“秋安”,都是比竣工铭文更鲜活的史诗。江水依旧奔流,但有了这道人工的屏障,它再也无法肆意妄为,只乖乖地驮着稻浪,奔向远方的海。 这支由“80后”工程师和“90后”技术员组成的队伍,在工程建设中展现了匠心。启闭机房内墙采用防潮涂料,地面铺设防滑地砖;管理房安装智能温控系统,兼顾节能与舒适。中秋那晚,月饼是海南特色的斑斓皮,莲蓉里裹着咸蛋黄。老陈师傅举着酒杯说:“咱们这闸门,得比月亮还经得起看!”月光洒在闸门上,镀了层银边。项目经理说:“我们不仅要建水闸,更要建一座会呼吸的工程。” 暮色四合,远处的村庄亮起灯火,像星星落入了凡间。我站在闸顶,看秋风卷着落叶掠过江面,忽然觉得,人这一生能参与建造一件比自己的生命更长久的物事,便是莫大的幸运。坡柳水闸的秋天,是钢筋与水泥的对话,是汗水与稻香的交融,更是人与自然,在时光里写就的一封情书。 |
|
|
|
| 【打印】 【关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