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四局文苑

一骑红尘与一泓清水

发布日期:2025-08-06 信息来源:第二分局   作者:张佳敏   字号:[ ]

荔枝红了的时候,岭南的驿道上便扬起阵阵红尘。那马匹疾驰而过,蹄声如雷,载着几颗娇贵的果子,奔向长安城的深宫。马上的人不知道,他们运送的不只是荔枝,更是一个王朝奢侈的缩影。千年后的今天,当我站在江西乐平水利枢纽工程的堤坝上,看着那一泓清水映着蓝天,忽然想起了那消失在历史尘埃中的荔枝使。

荔枝是娇气的。摘下枝头,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四日色香味尽去矣。可宫里偏要尝这岭南的鲜果,于是便有了这劳民伤财的“荔枝快递”。驿马一匹接一匹,驿站一个连一个,像接力赛一般,将这点心送进华清宫。沿途不知累死了多少马匹,耗费了多少银钱,累垮了多少民夫。杜牧写“一骑红尘妃子笑”,那笑里,藏着多少百姓的泪?史书记载,为运送荔枝,“人马毙于路者甚众”,而沿途百姓被迫服徭役,田地荒芜,家破人亡者不计其数。这种以牺牲民生为代价的“形象工程”,最终动摇了王朝的根基。

而今在乐平,我们建的工程,不是为一人的口腹之欲,而是为千万亩良田的灌溉,为百万人家灯火的光明。每次项目部的廉洁会议上,党支部书记总要提起那个荔枝的故事。他说,我们手中的每一分工程款,都是人民的血汗钱,要像对待自己的钱一样精打细算。项目部的墙上挂着一幅字:“清水明如镜,工程洁似玉。”这让我想起古时候那些运送荔枝的竹筒,外表光鲜,内里却可能已经开始腐败。

荔枝运输最怕的是中途变质,工程建设最怕的是中途变味。古人为了保证荔枝新鲜,想尽了办法:蜡封、竹筒、冰镇、夜行。我们在乐平,为了保证工程廉洁,也想尽了办法:双合同制、阳光招标、第三方审计、区块链存证。方法虽异,道理相通——防腐的关键在于严密。只是古人防的是荔枝腐败,我们防的是权力腐败。

最令我感慨的是抬田工程千亩良田移交时,老农李大爷捧起一把新土,激动地说:“这土比原来的还肥!”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我们抬起的不仅是田地,更是民心。而当年那些荔枝,即便再鲜美,最终也不过化作华清宫里的一声轻笑,消散在历史的烟云里。

每当夕阳西下,我总爱在水库边散步。看着平静的水面,倒映着天空的云彩,仿佛一面镜子,照见古今。千年前的荔枝使不会想到,他们那竭泽而渔的作为,会成为后世的反面教材;而我们今天的廉洁实践,或许也会成为后人的谈资。只是希望他们说起时,不是摇头叹息,而是会心一笑。

清水无言,却映照着日月;工程无声,却见证着时代。从一骑红尘到一泓清水,从劳民伤财到造福于民,这条路,我们走了千年。如今,那荔枝的红早已褪色,而我们追求的这抹清廉之色,必将永远鲜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