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四局文苑

钢筋混凝土里的母亲河

发布日期:2025-05-12 信息来源:第二分局   作者:戎帅帅   字号:[ ]

立夏的伊逊河裹着机械轰鸣声奔涌,我在项目部宿舍展开母亲寄来的包裹——一罐腌渍的槐花蜜,玻璃瓶上贴着泛黄的便利贴:“拌在粥里喝,工地湿气重。”手机日历亮着刺眼的红圈:2025年5月11日,母亲节。

二十公里外的县城花店正热闹,而我们正用悬臂钻的钻头,在岩壁上雕刻新时代的“寸草心”‌。

北斗信号里的体温计

岩壁梁浇筑的关键期,母亲总能掐准施工间隙打来视频:“项目上冷吗?我看天气说你们那里倒春寒……”镜头扫过她背后的老式药柜,搪瓷罐里装着晒干的艾草。

二十年前我咳嗽老不好时,她便是用这些草药熬成雾,在深夜叩响赤脚医生的门。当我高热时,母亲的手掌是比体温计更精准的仪器‌,此刻混凝土芯样温度监测屏上跳动的数字,与千里之外她的牵挂同频共振。

安全帽里的百家衣

突击队长老杨的马甲内衬缝着块碎布拼贴——橙黄是儿子幼儿园的围兜,藏青是妻子旧工装的残片,最显眼处绣着“平安”二字,针脚歪扭却浓密。他说这是母亲的杰作:“七十岁的人了,非说机器缝的不挡灾。”

上周防洪演练,汗水浸透了大伙的工作服,唯有老杨的“护身衣”格外显眼,像永不沉没的诺亚方舟。母亲们用最朴素的“巫术”,在工业文明的缝隙里延续着古老的庇佑。

云端食谱与施工日志

项目部的共享文档里藏着特殊的“施工日志”:

5月8日:“四川张工母亲寄来辣酱,放于他的办公桌上”

5月9日:“山东李工母亲快递老家特产,放食堂冷藏柜”

5月10日:“全体人员向各自的母亲问好”

温控系统能调节衬砌混凝土的“体温”,却算不准母亲们腌制泡菜的盐度;北斗卫星可定位导流洞毫米级的位移,却测不透一碗鸡蛋面跨越山河的温度。

山河为笺,焊花为印

母亲节清晨,我们在竖井平台布置特殊“花坛”——用废钢筋焊成花架,插满从边坡移栽的野蔷薇。无人机将画面实时传回后方,屏幕上绽放着钢铁与鲜花共生的春天。

测量员小李把母亲绣的平安符挂在全站仪支架上,红线缠绕着精密仪器,像传统与现代的和解。视频那头,母亲正教他三岁的女儿缝沙包:“姥姥当年在纺织厂,闭着眼都能摸出经纬密度。”

母亲是承载我们的地基‌。当第一台机组开始发电,电流将带着母亲的腌菜香、平安结的针脚、药罐的余温,穿过铁塔银线,照亮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牵挂。‌

暮色中的伊逊河泛起金红,视频中的母亲格外喜悦,有人举着孙儿的画,有人端着刚出锅的饺子。大家伙对着镜头深鞠一躬:“各位母亲,你们的孩子正在建造光的源头。”

电流声中,我听见自己的母亲轻声说:“儿啊,你垒的不仅是混凝土,是给国家打的平安结。”

山河寂静,洞室的爆破声与千万句“妈妈”融为一体,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最深沉的和声‌。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