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四局文苑

山水筑安澜——致山里那群可爱的建设者们

发布日期:2025-07-31 信息来源:第二分局   作者:徐倩倩   字号:[ ]

在群山与河道的交汇处,一场关于“守护”的建造正在上演。这里是水库枢纽工程的施工现场——没有城市地标式的耀眼,却承载着下游万千生灵的安稳;没有聚光灯的聚焦,却藏着无数人与时间赛跑、与细节较真的故事。

从一片滩涂到坝体初现,从图纸线条到钢筋成网,这里的每一寸生长,都浸透着汗水;每一道工序,都连载着责任。我们走进这片忙碌的工地,看山水间如何崛起防线,看钢筋水泥里如何藏着温度,更看一群普通人,如何用双手把“安澜”的期许,一点点筑进大地深处。

山水之间:从蓝图到雏形的生长

踏入水库枢纽工程的施工现场,最先感受到的是自然与人力的碰撞——远处是连绵的山影,脚下是即将“锁住”水流的坝基,而眼前,是一片在山水间铺开的忙碌。起重机的吊臂在晴空下舒展,将沉重的防渗墙钢筋笼缓缓吊入槽段,钢丝绳与钢架的摩擦声里,藏着对“截住水流”的底气;工人们踩着临时搭建的栈桥搬运模板,靴底与钢板的撞击声清脆,像在为这座未来的“水闸”敲下奠基的节拍。

尚未成型的坝体已显露出硬朗的轮廓,每一层的厚度都经过严格测量——这是抵御洪水的根基,容不得半点马虎。有工人正蹲在坝坡上检查排水孔,手指抚过刚浇筑的混凝土,“这里要畅通,以后才能把渗水排出去”。从一片滩涂到坝体初现,从图纸上的线条到现实中的钢筋骨架,这里的“从无到有”,不仅是建筑的生长,更是对“安澜”的期许在一点点落地。

与汛期赛跑,向毫厘较真

“汛期前必须完成坝体防渗工程。”这句话是工地上的“紧箍咒”,也是动力源。水库工程的施工节奏,总被自然规律牵引——要赶在雨季前筑牢防线,要在枯水期抢筑基础。工人们的作息跟着进度表转,清晨的露水还挂在安全帽上时,栈桥已经响起脚步声;傍晚的山风渐凉时,拌合站的灯光仍亮着,为夜间浇筑的混凝土做准备。这场与时间的赛跑,跑的是“提前量”,更是对下游千万人的守护。

但速度里藏着极致的严谨。钢筋间距要量到毫厘,模板垂直度要用靠尺反复校准,混凝土振捣要确保每个角落都密实无气泡,每一批水泥进场都要先做试块检测。技术员拿着测绳反复丈量坝体高程,“差一公分都不行,水可不讲情面”。他们知道,水库枢纽是“生命线工程”,每一个数据、每一道工序,都连着下游的农田、村庄和城市。在这里,“细节”不是小事,是关乎安全的底线。

钢筋水泥里的“水之情”

钢筋是冷的,水泥是硬的,但握着它们的手是温暖的。有工人在绑扎溢洪道钢筋时特意放慢速度,“这里是泄洪的关键,钢筋间距不能错,不然冲击力扛不住”;质检员在检查预埋件时,会反复确认位置,“以后闸门要严丝合缝,才能挡住洪水”。这些朴素的想法,让冰冷的建材有了“守护”的意义。

安全帽下的眼神里,藏着比山水更坚定的东西;盯着水准仪时的专注,核对图纸时的认真,偶尔望向远处河道时的柔和——那是期待着“建成后,这里能蓄水灌溉,能防洪减灾”的憧憬。他们或许不会记得自己绑过哪一根钢筋、支过哪一块模板,但这座水库未来拦蓄洪水时的轰鸣、滋养土地时的清澈,都藏着他们的汗水。

当夕阳把坝体的影子拉得很长,起重机暂时停在岸边,工人们坐在石头上喝水,望着远处渐渐成型的枢纽轮廓。这座建筑不会成为城市天际线里的“地标”,却会在每一次汛期来临时、每一次农田灌溉时,默默发挥作用。向建设者们致敬——他们用钢筋水泥筑就的,不仅是一座水库,更是山水间的“安心”,是流淌在岁月里的“安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