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交给党》观后感:信仰如磐,初心永恒 |
|
|
|
近日,我与项目部的党员同志们一同走进影院,观看了《一生交给党》这部电影。影片以1927年“四・一二政变”为时代背景,为我们揭开了那段血雨腥风却又激荡着理想光芒的历史长卷,带领我们走进一群共产党人用热血与生命铸就的革命历史,让我们深切体悟到“一生交给党”这六个字背后,是那份穿透岁月的坚定信念与震撼人心的伟大情怀。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那些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渐渐远去,然而,总有一些故事、一些精神,屹立在岁月的长河中,永不磨灭。影片围绕着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领导人周逸群展开,他是一颗闪耀在黑暗夜空的星辰,照亮了革命前行的道路。 在那片风雨如晦的土地上,无数像周逸群这样的共产党人,来自五湖四海,有着各异的人生轨迹,却因同一个信仰——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凝聚成一股不可战胜的力量。他们在血与火的淬炼中,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用坚韧不拔的意志抵御着敌人的枪炮与诱惑,以无私无畏的精神直面着前路的荆棘与深渊。正是这份共通的信仰,让他们如同一块块坚硬的钢铁,紧密熔铸在一起,构筑起一道捍卫真理、守护人民的坚不可摧的长城。 用一生践行对党的庄严承诺,共筑革命长城 从初出茅庐的热血青年,到坚定无畏的革命战士,周逸群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决绝。在白色恐怖笼罩的艰难时刻,他不顾个人安危,深入军队,积极发展党员,耐心细致地做官兵的思想工作。面对国民党特务组织的残酷打压与威胁,他眼神中透露出的坚定与从容,就是在告诉敌人:信仰的力量坚不可摧。他以卓越的智慧和非凡的勇气,与敌人巧妙周旋,将军队牢牢掌握在党的手中,为后来协助贺龙率部参加南昌起义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党的军队建设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他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对党的庄严承诺,真正做到了“一生交给党”。 在周逸群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共产党人信仰的力量。信仰,于他而言,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深入骨髓、融入血液的精神支柱。正是这份信仰,支撑着他在面对无数艰难险阻时,毫不退缩,勇往直前;正是这份信仰,让他在生死抉择面前,毫不犹豫地选择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一切。当他凝视着党旗,目光中流露出的炽热与坚定,就是在向世界宣告: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为了党的伟大理想,甘愿付出一切代价。这种对信仰的执着追求,穿越了时空的界限,深深震撼了我的心灵。 除了周逸群,影片中其他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令人难以忘怀。金童、肖虹等中共党员,他们或是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或是在隐蔽战线上与敌人斗智斗勇,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了革命事业默默奉献着。还有沈雨菲,作为影片中的女性角色,她以女性特有的坚韧与细腻,在革命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她的存在,不仅为影片增添了一抹温暖而坚定的色彩,更让我们看到了女性在革命事业中的伟大力量,她们同样可以为了理想和信仰,抛洒热血,巾帼不让须眉。 铭记幸福背后的牺牲与奉献 回顾那段历史,我们深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无数革命先烈们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繁荣。他们将一生交给党,为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事迹,是一部生动的党史教材,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党的伟大事业背后,是无数先烈们的无私奉献和巨大牺牲。正如影片中所展现的那样,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共产党人以坚定的信仰、顽强的意志,带领中国人民踏上了一条充满希望的光明之路。 作为新时代的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远离了战火硝烟,但革命先辈们的精神却永远不能被遗忘。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坚定理想信念,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奋斗,发光发热。 在工作中,面对困难与挑战时,我们要学习革命先辈们的坚韧不拔,不轻易放弃,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在生活中,我们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关心他人,奉献社会。将“一生交给党”的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的忠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信仰之光照亮新时代奋斗征程 “今日宏愿酬,一生交给党,斗志昂扬,愿为工农革命洒热血一腔。”影片虽已结束,但这句誓言却久久回荡在耳边。《一生交给党》这部电影,不仅是对那段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一次对心灵的深刻洗礼。它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信仰与初心,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使命,以革命先辈为榜样,用一生去践行对党的忠诚,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让信仰的光芒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作为项目部的党员同志,我们或许不必像周逸群等革命先辈那样直面枪林弹雨,但"一生交给党"的赤诚,正应体现在每一次桩基浇筑的精准毫米里,每一份施工方案的反复打磨中。当我们在深基坑支护中攻克技术难关,在跨河桥梁架设时坚守安全红线,在赶工期保质量的深夜里点亮办公室的灯光,何尝不是在续写"把一生交给党"的当代篇章? 项目建设的每一公里进度,都是对先辈信仰的接力;工程质量的每一项达标,都是对人民期待的回应。让我们以钢筋水泥为笔,以山河大地为卷,把革命先辈的精神密码,转化为攻克工程难题的锐气、保障民生工程的底气,让每一座拔地而起的建筑,都成为"一生交给党"的生动注脚,在新时代的建设征程上,交出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合格答卷。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