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四局文苑

乐平周年记:杨梅红时写华章

发布日期:2025-05-20 信息来源:第二分局   作者:梁红宇、张佳敏   字号:[ ]

五月的风掠过尚濂咀的稻田,将杨梅的酸甜揉进湿润的空气。当我站在新营地二楼,望着玻璃窗上凝结的水珠折射出七彩光晕,忽然意识到——这片曾让我忐忑的土地,早已在三百多个昼夜的更迭中,将三股命运之线编织成了生命的经纬。

沃野新生:赤足丈量土地的温度

初到桐坡叶家的那个清晨,我踩着沾满露水的胶靴,在积水潭边标注安全隐患。枯黄的芦苇在晨风中簌簌作响,积水洼里漂浮的稻茬像无声的控诉。张主任指着泛白碱的土坯房说:“抬田就是给土地做外科手术。”可那时的我尚不明白,为何要在这样的“死地”上注入生机。

直到暴雨突袭的黄昏。我深陷淤泥的双腿仿佛被大地挽留,隔着雨幕望见老农佝偻着腰抢救泡烂的秧苗。浑浊的积水漫过他的胶鞋,却漫不过眼中倔强的光。“三年了,种子总在泥里发不了芽。”老人颤抖的声音混着雨点砸在心上,原来我们抬升的不仅是土地,更是无数个春种秋收的期盼。

而今无人机掠过尚濂咀,镜头里的梯田正以等高线谱写大地五线谱。当第一株稻苗挺直腰杆迎接朝阳,我终于读懂了图纸上每毫米标高背后沉甸甸的份量。

光影流年:镜头里绽放的青春

安环部的老张常说:“安全员要有鹰的眼睛。”我却总忍不住用镜头捕捉那些震颤的瞬间:暴雨夜手电筒交织的光河,搅拌机手脖颈滚落的汗珠,农民工脊背结晶的盐霜。直到半年后转岗至综合部,笔记本本上的星辰标注与安全日志的隐患记录竟在纸页间悄然对话,忽然发现那些在烈日下工作的身影,早已在取景框里长成了白杨。

最难忘首车黄土进场时的金色尘雾。我躲在安全警戒线后按下快门,恍惚看见母亲将胃药塞进行李箱时,行李箱滚轮在月台划出的弧线。如今三百六十五天的光影在纸页间流转,安全日志的墨迹与稻苗的碧色在时空交错处晕染,原来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的执笔人。

他乡故乡:杨梅酿就的岁月

初到乐平时,我们三个异乡人挤在乡上的小宾馆里。而今晾衣绳上的工装已在晨风中跳起圆舞曲。记得搬进新营地那天,我们把天南海北的乡愁种进花盆:洛阳的牡丹、邯郸的月季、五台山的云杉苗,在钢筋混凝土间绽放出春天的形状。

杨梅红透的季节总让记忆发酵。去年此时,我捏着盐水浸泡的杨梅不知所措,同事小李的笑声混着冰镇西瓜的清甜:

“小梁,这红果子和咱们工地一样,酸涩里酿着回甘。”果然,当尚濂咀的稻穗灌浆时,营地厨房飘出了自酿的杨梅酒香。

昨夜整理相册,两张照片在月光下对话:积水边的迷茫青年与稻浪前的记录者隔空相望,中间流淌着安全帽的反光条串起晨昏、无人机的轨迹、还有晾衣绳上永远晒不干的工装。营地路灯将我们的影子投在彩钢板上,恍然惊觉,那些同啃西瓜的夜晚、抢筑田埂的黎明、分享杨梅的午后,早已让异乡的板房生长出了家的根系。

晨雾散尽时,无人机再次升空。镜头里,抬田区的新苗正吮吸朝露,三省的乡愁植物与杨梅树隔空举杯,而我们的足迹已化作大地的掌纹。乐平的风裹挟着稻香穿堂而过,忽然懂得:所谓周年从不是终点,而是三线交织的新起点——土地在抬升中孕育新生,我们在耕耘中破茧成蝶,而岁月终将以杨梅的殷红,为所有奔赴写下甜蜜的注脚。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