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四局文苑

山间春语

发布日期:2025-04-28 信息来源:第二分局   作者:戎帅帅   字号:[ ]

清晨,我站在上水库坝趾的施工便道上,看远山黄土纷飞,融雪汇成的小溪流裹挟着春意奔涌而下。工地的挖掘机臂影划破天际,与山间新发的嫩芽交错成一首无声的诗。这里是滦平抽水蓄能电站工地,钢筋与混凝土的轰鸣声中,我听见了春天与梦想交织的私语。

工地的春天,是钢筋与泥土的协奏曲。山脚下,去年深秋栽下的山楂花已悄然绽放,粉白的花瓣与灰褐的混凝土形成鲜明对比。工友们戏称这是“铁汉柔情”——机械的冷硬中,总有一抹生机倔强生长。清晨的安全晨会上,项目经理老张指着远处的山坡说:“咱们干的活,就是让这山里的水变成万家灯火。”他身后的展板上,贴着项目部自制的“春日施工图”:引水随洞的轮廓被画成一条蜿蜒的青龙,围堰旁标注着“工程进度”,每完成一个节点,便贴上一枚铆钉,银灰色的线条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项一颗颗钉进时光的誓言。

食堂的王大姐从山民手中买来新鲜的榆钱和槐花,炖成一锅乳白的汤。她说:“这山里的春天比城里实在,雨一落,地里的、树上的,全是馈赠”。宿舍外的晾衣绳上,工服与野花并肩摇曳,安全帽里偶尔落进几片樱瓣,被年轻的测量员小李戏称为“限量版皮肤”。

我的师傅老赵是位“老水电”,参与过三峡、白鹤滩多个工程项目。他总说:“水电人的春天不在日历上,在混凝土的凝固曲线里。”某个深冬,施工支洞遭遇岩爆,塌方的碎石堵住了三分之一的断面。老赵带着同事连夜制定方案,用“微差爆破”一点点啃下硬岩。那晚,他裹着军大衣蹲在洞口监测数据,手电的光晕里,呼出的白气与飘落的雪片融为一体。天亮时,他指着岩壁上新露出的片麻层笑道:“瞧,这石头里藏着的不是古化石,是咱们的工期!”

春汛期的渗水让施工愈发艰难。监测员小刘站在泥浆里记录节理走向,笔记本被浸湿的页角卷起,像一朵倔强的野菊。某次突遇断层破碎带,超前锚杆支护后仍不断掉渣,工程师们紧急启用“一炮一支护”工法,每爆破1.5米便用钢拱架撑起穹顶。那夜,混凝土喷浆车的嗡鸣持续到凌晨,而洞口外的山桃已悄悄结了花苞。

黄昏时分,我常独自爬上观测台。脚下,下水库基坑已初现雄姿,混凝土输送泵的长臂如巨笔挥毫;远处,附近村寨的炊烟袅袅升起,放学归家的孩童沿着新修的护岸奔跑,书包上挂着的安全反光条一闪一闪,像散落的星子。项目部新酿的苦荞酒,酒坛上贴着红纸——“引水上山日,共饮庆功时”。

昨夜收到妻子来信,她说城里的玉兰开了,但我更眷恋此地的野樱。它们从爆破后的岩缝里钻出,在钢筋网架上攀援,花开时像给冰冷的结构体系绣上春衫。工程人的四季,是用桩基丈量大地,用焊缝连接星河,更是在每一次攻坚克难中,将“不可能”浇铸成“奇迹”。

晨雾散去,阳光铺满支洞的钢模台车。对讲机里传来调度指令,我戴上安全帽走向作业面。春风掠过耳际,恍惚听见群山低语:每一滴汗水都在雕刻光阴,每一次坚守都在续写传奇。而这水电站,终将成为我们留给大地的情书——以混凝土为墨,以山河为纸,以整个春天为落款。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