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四局文苑

李大厨的包子

发布日期:2025-07-22 信息来源:第一分局   作者:温馨   字号:[ ]

“徐叔,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咱们开快点,李大厨今天晚上要包包子呢,去晚估计就吃不上了!”职工小李从下水库拦沙坝一路小跑坐上了回项目部的车,还没坐稳便催着司机师傅向着食堂进发……

食堂的蒸汽总是准时在下午四点腾起。李大厨站在案板前,两只手沾满了面粉,像戴了一副白手套。他是陕西人,做了一辈子面点的“老师傅”。李大厨揉面的样子很是好看,面团在他手下翻来覆去,时而拉长,时而压扁,发出“啪啪”的响声。他揉面不用蛮力,全凭手腕的巧劲。面团起初还倔强,渐渐就服帖了,光滑得能照出人影来。这时候,李大厨便用湿布盖上,让面团“醒”着。

“李大厨,今天蒸啥馅儿的?”小李扒在窗口探头问,安全帽都还没摘,脸上还带着工地的尘土。“猪肉大葱,青椒茄子。”李大厨头也不抬,手里的擀面杖在案板上滚得飞快,“去去去,别在这儿碍事,六点准时开饭。”小李却不走,鼻子一耸一耸地嗅着:“这葱花儿真香!我在食堂外面就闻见了,还没来得及放安全帽揪先跑过来了嘿嘿”。“哈哈哈,那一会儿就多吃点”。打趣间,一张张大小一致,又圆又标志的包子皮从李大厨的手中诞生。李大厨习惯了亲力亲为全手工,“机器是辅助的,手工做的面点才好吃。”猪肉大葱的馅是他亲手剁的。刀在案板上“咚咚”,节奏快而均匀。肉末渐渐细了,他又撒上切好的葱花儿,淋些香油,再“咚咚”地剁上一阵。青椒茄子馅则是另一番功夫:茄子要先蒸软,挤去水分,青椒要切得极细,炒出香味来。李大厨调馅时总要先尝一尝,眉毛一挑,便知道该添些什么。

包包子是最见功夫的。李大厨揪下一小块面团,在掌心搓圆,拇指在中间按出个窝来。右手捏着面皮转,左手往里填馅,那面皮就听话地张开嘴,把馅料吞进去。最后他拇指食指一捻,包子顶上就开出一朵小花来。这手艺,他做了二十年。

六点整,第一笼包子出笼了。白汽“呼”地窜上来,带着麦香和肉香,直往人鼻子里钻。排队的人群骚动起来,有人伸长脖子往前看,有人已经准备好了餐盘。

一早便来守着的小李摘得头筹,两个猪肉大葱的包子捏在手里。他顾不得烫,只咬了一口油汁就顺着嘴角流下来,连忙用舌头去舔。“香!真香啊!”他含糊不清地嚷着,烫得直哈气也不舍得吐出来。面皮筋道,肉馅鲜香,葱花儿去腥提味,吃得他眯起了眼。老王则偏爱青椒茄子的,说是有家乡的味道。“这茄子馅的,跟我老娘包的一个味儿。”他慢条斯理地嚼着,不时点点头,像是在跟包子说话。

食堂里热闹得像过年。四川的老李辣得直吸气,却还不住地往包子里浇红油;东北的小王一口包子一口蒜,吃得满头大汗;刚来的大实习生小刘斯文,用筷子夹着吃,却被烫得直甩手。笑声、咀嚼声、夸赞声混成一片。

李大厨站在窗口后面看着,围裙上沾着面粉。工人们吃得香甜,他就高兴。有人吃完又来要,他也不恼,只说:“慢慢吃,还有呢。”

这些吃包子的人,天南海北的都有。四川的老李要加辣油,东北的小王就爱蘸醋。他们离乡背井来修水电站,一干就是几年。夜里想家的时候,食堂的灯光总是亮着,李大厨的包子总还热着。

“李师傅,明儿还蒸不?”临走时,小李扒着窗口问,手里还攥着个没舍得吃的包子。

“蒸!”李大厨擦着笼屉,“明天给你们蒸韭菜鸡蛋的。”

最后一笼包子出锅时,月亮已经挂在山头了。李大厨擦擦手,望着工人们拎着包子三三两两离去的背影。远处工地的探照灯还亮着,像落在地上的星星。

他想,明天得再多和些面。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