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浪中的“凉”心工程 |
|
|
|
七月的重庆,骄阳似火,热浪如同无形的猛兽,肆意地炙烤着大地。然而,在重庆地铁17号线项目的施工现场,热度丝毫不减的不仅是天气,还有工人们的建设热情。为守护施工人员的健康,保障工程顺利推进,一场充满关怀与温情的“清凉保卫战”在此火热展开。 天还未大亮,后勤厨房就亮起了暖黄的灯光。炊事员老张熟练地将淘洗干净的绿豆倒入大锅,随着清水注入,一颗颗饱满的绿豆在水中翻滚跳跃。 “这天儿太热,得多熬些绿豆汤,给大伙降降火。”老张一边往灶里添柴,一边念叨着。与此同时,隔壁灶台上,酸梅汤的制作也在紧张进行。老李仔细称量着乌梅、山楂和甘草,嘴里还小声嘀咕着配比:“多放点山楂,酸酸甜甜的,小伙子们肯定爱喝。”当第一缕晨光爬上窗台,两锅香气四溢的消暑饮品便熬制完成,被小心翼翼地分装在保温桶中,静静等待着为奋战一线的工人们送去清凉。 施工现场,新添置的冰箱格外引人注目。打开冰箱,藿香正气水、清凉油、人丹、十滴水等防暑药品摆放得整整齐齐,一旁的冰镇饮用水在低温下凝结着水珠,仿佛在诉说着丝丝凉意。“来瓶冰水!这太阳晒得人嗓子眼儿都冒烟了!”钢筋工小王三步并作两步跑到冰箱前,拧开瓶盖,仰头就是一大口,“咕咚咕咚”的喝水声伴随着畅快的叹息,“舒坦!这冰水下肚,整个人都活过来了!”一旁的工友老陈则拿起清凉油,往太阳穴上抹了抹,打趣道:“有了这些‘法宝’,再热的天咱也不怕!” 为避开高温“锋芒”,项目部科学调整了施工时间。清晨五点半,晨光熹微,工地上便响起了叮叮当当的作业声。“趁着凉快,咱们加把劲!”班组长老赵招呼着组员,“早点把这部分模板支好,下午就能轻松些。”工人们默契配合,汗水浸湿了衣衫也浑然不觉。到了下午,烈日当空,原本该是施工的“黄金时段”,工地却难得地安静下来。“老张,快到休息室吹吹空调,喝杯绿豆汤,好好歇着!”管理人员小李在工地上巡查,看到还在收拾工具的老张,赶忙上前催促。移动空调休息室内,工人们或闭目养神,或三三两两地聊着天,“这空调屋可比外面舒服多了,充好电,晚上接着干!” 除了物资保障和时间调整,项目部还十分注重提升工人的防暑意识。一场场生动的防暑降温知识培训在工地展开。“中暑了可别不当回事儿,头晕、恶心、浑身没劲,这些都是症状,发现不对劲儿,赶紧找阴凉地儿休息!”培训老师结合实际案例,讲得绘声绘色。工人们听得聚精会神,还不时举手提问。施工现场,一幅幅醒目的防暑宣传海报张贴在各个角落,防暑知识手册也发到了每位工人手中。“以前总觉得中暑没啥大不了,看了手册才知道,原来还有这么多讲究!”新来的小吴感慨道。 在这场“清凉保卫战”中,管理人员时刻绷紧着安全弦。安全员老周顶着烈日,穿梭在各个施工区域,眼睛紧紧盯着工人们的状态。“小刘,脸色不太好,是不是不舒服?快跟我去休息!”发现一名工人面色潮红、脚步虚浮,老周立即上前搀扶,将他安置在阴凉通风处,递上藿香正气水和绿豆汤,“别硬撑,身体才是本钱!” 每一滴绿豆汤,承载着后勤人员的关怀;每一口冰水,传递着项目部的温暖;每一次提醒,饱含着同事间的情谊。在这场与高温的较量中,重庆地铁17号线项目的建设者们携手并肩,用汗水浇灌梦想,以智慧和温情筑牢防暑防线,确保工程建设在炎炎夏日中稳步前行,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