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媒体聚焦

青海观察:青海长龙通天堑

发布日期:2025-10-09 字号:[ ]

11.15公里,8分钟的车程,走过的是青海基建在生态环保理念下的新探索,走过的是高原工程中科技与自然共生共存的智慧,走过的更是青海工程走向世界的底气。

基建思维,贯穿始终。面对高寒、高海拔、复杂地质等“三高两特一敏感”难题,青海建设者以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为核心,一个个难题的开创性突围是这条青海长龙技术创新的坚实注脚。

生态思维,优先守护。隧道穿越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地质公园,设计方案以“线路优化”最大限度减少生态扰动。实现“永临结合”、洞渣再利用、废水循环处理等绿色施工。

民生思维,联通未来。作为西宁至兰州的“第二通道”,它不仅强化了青甘两省联系,更是推动西部发展、改善民生的动脉。巴扎服务区以“源网荷储”为主要技术手段,打造“交能融合”绿色零碳服务区,实现绿电自给自足,同步尝试“余电补给”特长隧道耗能。

国际思维,彰显格局。工程由中国电建水电四局主导建设(企业不仅在国内挑战极限,更长期投身“一带一路”重大基建项目),他们将高原隧道、超长深埋等复杂场景下的技术成果与工程经验带向全球。

从青海到世界,是工程的极限挑战,是中国智慧、是绿色发展与民生温度的壮美篇章,更是中国工程走向世界、通联未来的崭新起点。

网址链接:https://www.qhrbnews.com/app/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27299/500322034.html?isShare=true&xyt=1759973073178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