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专题报道

探岩破土,凿坚摧刚——重庆地铁27号线项目TBM施工纪实

发布日期:2024-12-18 信息来源:华中公司   作者:杨心怡   字号:[ ]

在山城重庆,重庆地铁27号线TBM施工犹如一位地下的巨匠,精准地穿梭于黑暗的地下世界,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无畏的勇气,绘制重庆轨道交通未来发展的蓝图。

重庆地铁27号线项目共两个TBM作业区间,分别为璧山站~虎溪站TBM区间和虎溪站~大学城南站TBM区间,TBM隧道设计总长度9092.285米,其中璧~虎TBM区间5098.521米,虎~大TBM区间3993.764米,共投入4台直径8830毫米TBM进行作业。

蓝图绘就:精心策划的TBM启航

时间回到2023年,随着TBM施工在即,项目部组织进行详尽的前期策划,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地下管线分布、风险源情况、TBM施工经验等因素,制定出详细且具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同时,合理安排施工进度,明确各个阶段的任务和目标,确保工程有序推进。

前期策划阶段,虎溪站为双始发车站,虎溪站~大学城南站区间由一台TBM掘进施工,先自虎溪站大里程始发施工右线,洞通后转场至虎溪站大里程二次始发掘进左线;璧山站~虎溪站区间由两台TBM掘进施工,两台均自虎溪站小里程始发,至路基段TBM平移洞接收。项目部综合考虑场地布置、交通疏解、管线迁改等前期工程影响,虎溪站双始发方案已无法满足总工期,经与参建各方积极沟通,由业主组织会议同意将虎溪站~大学城南站区间TBM始发场地调整至大学城南站小里程;璧山站~虎溪站区间始发场地调整至区间风井,施工组织调整后预计工期提前约6个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TBM的性能及对地质条件的适应是TBM法施工过程中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TBM的选型就是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为保障TBM推进工作平稳高效,项目部结合项目工程地质、水文、隧道尺寸、埋深、施工场地及沿线周围环境与施工安全可靠等方面,特制定TBM选型及适应性、可靠性分析专项方案,为择优选型奠定坚实基础。并多次深入加工厂,实地考察TBM设备状况,查看设备维修改造情况,为项目TBM建设保驾护航。

项目部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情况,综合考虑TBM始发时段等条件因素,通过合理调配,将壁山站~虎溪站区间与虎溪站~大学城南站区间TBM的始发负环管片二次利用,节省50%的负环管片成本。同时通过工法调整将壁~虎区间始发洞暗挖段调整为TBM施工,优化始发洞仰拱与空退导台同步实施,既实现提前始发的目的,也实现创效约72万元。虎溪站~大学城南站区间TBM左线需在明挖基坑内空推并二次始发,项目部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将TBM空推导台与明挖段空推垫层相结合,减少基坑开挖方量,并在二次始发端墙通过扩挖洞门长度取消二次始发洞门延伸钢环,实现创效27万元。

功不唐捐,2023年12月28日,璧山站~虎溪站区间TBM首台TBM顺利吊装下井,2024年3月左线顺利始发,为项目TBM推进建设打响了战斗的第一枪。

智控掘进:信息化助力的高效推进

这台定做的“钢铁穿山甲”,不仅个头大,还灵敏又聪明。在这场地下的征途中,TBM并不是孤军奋战。它的背后,是一群智慧的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他们通过实时高清监控系统,实现了隧道内与地面监控中心的实时联动,在地下世界中建立了一个无形的指挥部,随时掌握前方的全部掘进数据,并根据地质情报及时调整掘进参数,及时纠偏TBM姿态。同时,建立工序卡控时间表及异常反馈机制,确保出现问题及时得到解决,保障各工序紧密衔接。

施工过程管控板块内有当前设备状态监测、沉降数据监测、管片错台统计、设备离线统计等内容,该板块主要用于指导TBM施工,实时监控TBM状态,当设备出现异常时(姿态、气体检测、设备停机或离线超过24小时等异常情况)发送短信进行预警提示。

项目部还制定了TBM施工进度考核管理办法,实施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为了促进生产效率,在确保工程安全、质量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各项资源,安排专人盯控各作业项目工效,以达到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超额完成生产任务指标的目的。

集聚众智,同心共建。在地下攻坚的日日夜夜,四局轨道人无惧“隧”月,跑出了我们的生产“加速度”,璧~虎TBM区间单班掘进突破6.5环,单日掘进突破10环,单月最高完成178环,创下项目TBM施工最高掘进纪录。

4月2日虎溪站~大学城南站区间TBM右线顺利始发;

7月6日璧山站~虎溪站区间TBM左线掘进突破百环;

8月12日虎溪站~大学城南站区间TBM右线掘进突破百环;

8月20日璧山站~虎溪站TBM区间百环验收顺利通过;

8月28日项目双区间TBM掘进突破1000米;

9月14日璧山站~虎溪站区间TBM右线顺利下穿外环高速;

9月23日虎溪站~大学城南站TBM区间百环验收顺利通过;

10月24日虎溪站~大学城南站区间TBM左线顺利完成区间空推;

12月9日TBM掘进突破2000环、分部验收顺利通过……

安全为先:质量安全的双重守护

安全生产是项目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项目部严抓制度落地、责任落实,制定了TBM专项安全质量管理制度,并定期组织TBM管理人员及现场作业人员学习上级安全管理文件共计30余次,对重点事项安排专人督促落实,有措施计划、有时间节点、有责任人、有反馈地落实相关要求。自项目TBM开工建设以来,TBM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正常,未发生各类安全事故,各类安全风险受控。

为保障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遇下穿风险源、缓和曲线掘进时,管理人员提前为相应岗位人员做技术交底,下达技术指令单,进入缓和曲线之前,分析出管片最佳排版及拼装点位,为操作手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确保了掘进过程的高效性。另外,项目部严格把控材料质量、过程控制和验收标准等环节,同时,建立了完善的质量检测和监控体系,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确保了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2024年,项目璧~虎TBM区间顺利下穿回填土、外环高速,排水箱涵、路涵等风险源;虎~大TBM区间侧穿大城湖加油站储油罐、下穿超浅埋深填土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项目部优化专项施工方案1个,完成安全技术交底9次,组织安全技术培训20余场。

2024年在TBM施工过程中,项目部重点管控大型设备吊装及设备日常管控工作。针对设备起重吊装、电瓶车运行等高危险作业过程严格实施危险作业许可制度,提高安全技术交底实效,加强危险作业过程旁站监督,做好设备日常巡视检查、维护保养工作,严禁设备“带病”作业,确保安全管控措施全面落实。2024年两个TBM区间安全吊装TBM机4次,负环拆除3次,4台TBM、12龙门吊、8列电瓶车等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规范引领:标准化建设的卓越实践

TBM施工标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四个方面。前期策划时,项目部组织人员进行场地布置与标准化建设筹划,制定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依现场情况规划设置TBM监控指挥中心、管片及材料堆放场地、设备配置等,实施时采用修建板房、设置围栏、划线等隔离区分。始发井井下通过搭型钢平台、铺走道板设轨行区与作业平台,采用砖墙砌筑三级沉淀池;风井及车站底板设置循环水池,配置冷却塔、水泵形成供水系统。建设标准化围挡、大门与值班室实现全封闭,场地内划分各类材料堆放区并按要求堆放材料,管片设置可移动式折叠防护棚。垂直运输采用55T门式起重机进行出渣及材料吊装,优化布置提高效率。场内及井下管路按要求布置,定位加固、分色管理、设标识牌。井下划分轨行与非轨行区,设隔离栏杆、人行道实现人车分离,主要通道口设门禁等管控人员,洞内相关设施采用标准化成品构件。

项目部连续三年荣获重庆市“建筑施工扬尘控制示范工地”,重庆市建委“三星级智慧工地”,并且已通过“重庆市建筑施工安全文明工地”创建第三阶段评审,并将璧~虎区间风井场地打造为标准化建设示范区,赢得各级单位好评。项目部通过制定严格的作业规范、安全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标准,确保了施工过程的规范性和标准化。做到TBM施工每个工序规范化,使重庆地铁27号线TBM管理团队逐渐成长为一支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的TBM施工管理队伍,实现公司“树立品牌,专业发展”的战略布局。

盛战犹酣,步履不停。重庆地铁27号线全体员工将继续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不断增强安全意识、肩负质量责任,紧抓劳动竞赛黄金期,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年度目标,助力构建重庆市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进一步缓解重庆轨道线网东西向客流压力,提升轨道交通效率。







【打印】 【关闭】